如何成为更好的人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我变成更好的我,从现在开始。
放弃想象
小时候幻想着啥时候能不省吃俭用,就能吃糖果、吃辣条吃到爽。长大了幻想着能考个好的大学,能赚很多钱,当老板,买房买车,娶个漂亮媳妇。更多人幻想的是一夜暴富,成为网红,或者中个500万。
你熬着夜半夜在床上想象着这些美好生活,第二天起来发现生活依旧没有任何改变,或者更差了。内心的失落感滋生了自卑、愤怒、绝望等等......
现实很残酷,你需要去改变它,但......改变现实不能靠想象!
天道不一定酬勤,但天道只酬勤
从现在开始行动
-
“明天再开始吧!”、“这个任务截止时间还没到!”、“今天太累了,打个王者荣耀放松一下”。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项目负责人托马斯·杜拉克维茨发现了“万有拖延定律”。杜拉克维茨选取了10个提交时限超过两个月、每年申请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项目,而后从基金会提交申请的系统后台提取这些项目申请被提交的时间数据。结果发现,申请的提交量与项目剩余时间之间成双曲线关系,即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申请的提交量会突然增多,并且迅速向无限大接近。^[1]
-
瑞典心理学家尼流·科尼和马丁·克莱茵曼的定量实验也发现了拖延症。他们记录了30个学生在21天期限中准备考试的过程,结果显示,越接近截止日期,突击复习的学生人数越多且越集中。^[1]
-
拖延症不仅存在,还是普遍现象,美国德保罗大学研究调查发现,20%的人有慢性拖延症,75%的大学生是拖延症者。^[1]
种种试验表明,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拖延症。大部分上班族工作日都很累,周末就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但需要做的工作,需要学的东西一拖再拖。但残酷的是,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恰好是下班的那4个小时,和周末的放假时间。
放弃无意义的社交
- 马克思普朗克发展研究所的Cornelia Wrzus的研究团队,研究了277项各年龄层的亲友人数报告。报告显示:10到24岁的人社交圈最大,青少年平均有9位经常互动的朋友,到了30岁则降低为7位朋友,之后则依次减少。与受访者保持联系的家族成员人数则比较稳定,所有年龄层平均都是7位左右。^[2]
所以算上你所有的的朋友和亲人,与你保持亲密关系的人也就是14位左右。
相信大家都经历过毕业季,毕业就分手并不仅仅指情侣,很多的同学在毕业之后也不再联系了,哪怕有天突然找你,也无非是借钱......
按照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小学同学基本没有任何联系;初中同学玩得好,现在还有联系的也就3个左右;高中同学联系得多一点,大概5个左右──因为大家价值观都已经形成,基本都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大学同学目前联系的比较多,大概6、7个的样子。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朋友圈或者微信上面联系一下。真正在自己身边的人很少很少。
有效的社交不是吃吃喝喝、唱个K、泡泡酒吧、打打王者荣耀之类的,真正有用的社交是可以让你们一起成长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都能在彼此身上学到东西。
自信心的养成
-
笛卡尔曾说自己非常无知。他是17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生理学家,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举世闻名。
-
他的学识其实非常渊博,如图B圆,圆圈内部代表已经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没有掌握的知识。知识越多,圆周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显得就更多了。
-
你是下图中的A圆圈还是B圆圈呢?当你读完博士,也才就是在人类知识范畴中突出一点点而已,只有一点点!!!
-
笛卡尔说自己很无知,但我相信他是非常自信的。
image.png
日本有个只有本科学历(大学还挂科了)、从小低调、不善言辞、羞涩的40岁职员田中耕一,他在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奖。
在一次测量维生素B12实验中,田中因为太紧张,失手将丙三醇(俗称甘油)当成了丙酮醇(一种微粉末的固形材料)倒进了钴粉末里,他的这个失误意外的提高了测定的分子量,这一方法后来被称为“软激光脱着法”,对生物化学领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田中耕一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脸面领这个奖,或者说自己不配这个奖,因为他的学识还不足以撑起这么大的光环,于是,在领完诺贝尔奖后,他销声匿迹了。
3d79ed489887819d6736232d24f72b5e.gif
- 2018年的2月,在沉寂了16年后,他的最新研究成功在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只需几滴血,就能提前30年预测阿兹海默症。相比于刚刚获得诺贝尔奖时的唯唯诺诺,这一次,田中耕一的眼里有了光!
57d5514bb00e4dc693ac2fe8193195d9.gif
找一个偶像
一个人的学识和经历总是有限,我们需要体验别人的人生,体验别人的处事方式、喜怒哀乐,学习别人的学习之路,选择走一遍别人走过的已经成功的路,总不会错。
我的偶像是梁文道先生,这位生在香港、长在台湾、活动在大陆的学者很是让我钦佩,他每天要保持6个小时的阅读量,从小到现在看了2万本书,对于他,读书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
下面我推荐一点我常看的视频和网站:
一千零一夜是梁文道主持的一档读书类节目,每期介绍一本著作,干货多多。
《锵锵三人行》是一档谈话类节目,窦文涛主持,梁文道,许子东等人,针砭时弊的讨论当今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时事热点,几乎可是说是无话不谈,从1998年-2019年,长盛不衰。
《圆桌派》跟《锵锵三人行》类似,还是那些人,谈的还是那些事。
陈丹青主持,主要讲油画。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人,需要欣赏美和艺术。
台湾广播金钟奖得主、著名电台主持人马世芳主持,,透过一首首经典的流行音乐,讲述台湾的社会面貌、人文气质,以及各时期青年人的生活变迁,带你走遍听遍那些或许不为人知的地方及故事。
专业电子书搜索引擎
BBC的记录片拍摄周期非常长,水准也特别高,内容涵盖社会、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也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构成的。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研究生,2003开始写博客,至今写了1700多篇文章,内容涵盖社会、影评、数学、散文、创业、科技等,内容多而好。
梁文道的文集专栏
干好一件事情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人只要干好一件事情,将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深度弄得足够深,然后再扩展自己的广度,所以你现在需要专注于你的工作,或者你喜欢的事情,把这件事情做好,最后做到别人在这个方面只能仰视你,这样,你就成功了。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德国诗人)歌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