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国初年阎锡山一直支持袁世凯,即使讨袁战争时也不例外

民国初年阎锡山一直支持袁世凯,即使讨袁战争时也不例外

作者: 无限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25-10-30 10:14 被阅读0次

民国二年(1913年)10月,云南都督、滇军领袖蔡锷将军接到袁世凯一封进京任职的电报,就得乖乖前往北京被软禁起来,于是才有了与“小凤仙”的香艳故事,直到两年后逃离才打响护国讨袁的第一枪;而奉军首领张作霖在晋见袁世凯时,更是伪装成傻里傻气的关外老粗,才让袁世凯放下戒心,得以继续发展其“东北王”的势力。

边陲地区的大小军阀尚且如此,何况与京津近在咫尺的山西都督阎锡山呢?不光是他怕,是普遍都怕,至少在袁世凯贸然称帝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军阀敢公开与袁世凯及其北洋军为敌,也没有哪个省份敢公开抗拒北洋政府的命令,因为这个时期的袁世凯,确实是一个“无敌”的存在。

首先是军事实力,从民国元年(1912年)起袁世凯便开始大肆扩军,以当时精锐的北洋六镇为基础,将之前的镇、协、标更改为“师旅团”,增编12个师和16个混成旅,使北洋军的嫡系部队达到20万人以上;而到民国五年(1916年)初,由北洋政府直辖或依附的军队总计有33个陆军师、97个混成旅(部分骑兵或步兵旅)、33个混成团,总兵力高达120万人,其中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将近半数。

其次是袁世凯对北洋军的掌控也比较到位,后来的直系冯国璋、曹锟、皖系的段祺瑞等大将,在袁世凯死前莫不遵其号令。而袁世凯又是合法的“中华民国”大总统,掌握着中央政府的名义和权力,把持着人事任免,惹毛了这位清末民初的“第一政治强人”,谁都没好果子吃。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28日,山西新军响应武昌发动起义,杀死清廷巡抚成立军政府,公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阎锡山为“山西都督”。清廷随即派兵镇压,北洋第三镇曹锟所部攻陷娘子关威胁太原,新成立的山西民军根本不是对手,阎锡山立即恭恭敬敬上书袁世凯:“如能协同军民,颠覆帝制”,则必然拥戴其为首任大总统,时“南北议和”开始,北洋军攻势稍缓。

阎锡山

阎锡山的精明和圆猾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打是打不过的,那就拍好马屁。

其实不仅是阎锡山,武昌起义后,已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之所以把首任正式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除了袁世凯承诺可以让清廷退位接受“君主立宪制”之外,革命军的实力和战力确实不敌北洋军,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当时的中国,虽然群雄并起,但没有一个军事集团足够正面对抗北洋军,自然也包括刚刚主持山西军政的阎锡山。

南北议和成功后,阎锡山自归绥南返太原,在途中接到了袁世凯命他停止前进的电令,其实就是不准备承认他山西都督的身份。阎锡山权衡利弊认为,北洋军重兵近在咫尺,袁世凯又是合法的民国一把手,政治天平完全倾斜向袁世凯,来硬的肯定找死,只能继续示弱和示好。

阎锡山抓住了袁世凯最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孙中山和袁世凯关于定都之争,袁世凯不想离开自己的势力根基前往南京就职,而孙中山为了监督政治对手又坚决不松口。阎锡山一面派特使前往北京拜见,一面与孙中山唱起了反调,公开支持定都北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初年阎锡山一直支持袁世凯,即使讨袁战争时也不例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fbx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