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城市已经取消了戒严,门口不再量体温。看起来一派重新开始的感觉,我生怕是幻觉,是错觉。我是先天性悲观主义的乐观觉察者。这只是我的感觉,我喜欢于这样想问题,没有希望就不会失落。况且事物亦无法按照我的意志为转移。
这段日子精神很紧绷,时而冒进,时而搪塞。说不清的迷乱,取舍了一些关系。又回归了一些领域。深深觉知到绝大部分事来了就接受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想不喜欢的事情长久的持续,当下让其通过是最好的办法。
刚才看那个被家暴的美妆主播的名画模仿秀,她的生活从混乱到清晰,大概几个月时间。疫情这两个月起伏不定的变幻情绪,生命中重要的人就在事发城市,说不担心是假的。我喜欢这一派祥和的局面,也恐怕是梦境。童年生活给我的教训是期待多平添失望,没有必要。我觉得那个美妆博主很有勇气,毕竟人们也会倾向于歧视弱者的论调,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她真的很有力量。做人应当如此,捍卫反击然后快速恢复自己的生活秩序。那个让我担心的人,如今也不必再担忧。烟消云散,拨的云开见月明,挺好。至于以后会不会见面,到了那个当下再说。现阶段什么也不想计划,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生活是我要的。
读一本写作访谈录,写到海明威的著名八分之七八分之一冰山创作谈还是很受触动。十多年前有一本冰山为封面的书,都是诺贝尔获奖感言和采访。那会想法多读书时而快慢,都是说不准的事,转身就给丢下了。他那个不快乐的童年作为写作第一要义我还是极为深刻的。我的童年也不快乐,我还开玩笑说也好,省的童年太快乐,想要写作那还无法穿越回去重塑不快乐的童年弥补呢。
至于我的创作谈,以前会刻意规避某个字词或情绪反应,现在不了,以后也不会。直接表达直抒胸臆,有时会害怕被看见,一看见就会应激反射的离开。早年读书被同学孤立的经历印象深刻,所以会害怕被突然的关注。那些失去的或主动选择舍掉的关系也并不属于我,我只想活在当下,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关于写作本身没什么好说,目前更想说的是,能够直接面对和讨论它,持有自然的状态,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自我礼物和恩典。
疫情过后,我也没什么朋友值得一见。但是这个APP一直伴着我,经历了疲惫休眠期,缓缓扬帆起航,中途也有许多颠簸不适。都得到了解决,我很喜欢目前的状态,坚持不是目的,重点在于不断的觉察中取得更高阶的自我。对于明天,予以展望。没有杂念的创作和没有遮掩的自我,这仍是我的2020。
创作可以很简单,只要没有太多杂念,尽量为自己创造适合的创作空间。那么写出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也可以是极为快速的事。倘若掺杂太多头脑思考分辨比较,那么这个文本就是充满分裂和分离的分散意识,它也就不值一看。一气呵成,回头检阅一遍,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自我警觉和警惕。做一个灵魂纯真的人对我而言比什么都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