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纯粹
这是近3年来,国庆假期选择归家。以往,走在其他城市的旅途或者在深圳宅到穿孔,但不选择回去,大概觉得那是最没意思的抉择了。
作为被我经常吐槽为十八线城市的辖区下小村庄,我很难再从中感受到童年里或热闹或熟悉的印迹。父母邻居逐渐老去,他们当时如何和蔼、如何有趣、又如何计较,在他们略显弯曲的问候中,都带给我岁月的痕迹,那也昭告着我的那些记忆其实真的很遥远了,以至于最真实的时间流逝被我所故意抛开着、躲避着。
母亲,一直被我认为是维系一个家庭的重要角色。还未到家,母亲就一遍遍确认距离家的位置,饭菜一热再热,桌上都是我所喜欢或者小时候喜欢的菜系,然后再是一大碗养胃的猪肚汤,母亲也满足地陪着身边吃起她为了等待错过的晚饭。但更让我欣喜的是,母亲不再如以往,喜欢絮叨过多生活的不畅,她说着自己的投资小算盘,也会聊起侄女的趣事,她得到过太少美好生活,我却突然发现她比我还热爱生活。
父亲的角色,大多是隐忍、实务的。而我想我的父亲,必然是典型中的人民代表。他不似母亲,虽然也在默默等待我,也会在看到我归来时露出欣喜表情,却总是收敛的,他估计是直男,最怕表露内心的真实。于是,他从不会轻易与我提出请求,不,咨询,他极其担心成为我的负担。但这样的父亲,他还是折腾着整出一家小炒店,被许多人嘲笑每日收入的低微,但他却认真的对待着。他的价值观与他对我的教育意识让我感叹,他只是生错了年代。他也从不轻易说,生活真没劲啊,只是默默努力活着。
与多年好友相聚,她们大多数人都在用语言或者间接表达出,她们很满意现有的生活,非常愿意甘于“平庸”,不愿意去大城市找罪受。我以为我肯定接受不了这种言论,结果我却被他们的那些话所动摇。
于是,当我置身于十八线城市的某个公园,临湖看着一栋栋耸立的楼盘,我问自己,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回到老家,相较轻松得多的生活,成为一名大多数人好评的教师,与父母朋友相近,然后在这里安逸的老去呢?在大城市,我到底能混出多大的成就呢?在大城市的一套房可以在老家轻松购置一套大房一辆车开一家店!
而这很快又延伸出一种困惑感,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已经趋近30岁“大关”,人生很快步入新的“焦虑”阶段,看起来到达生命终点还很远,但最凝聚的年岁在逐渐流失。而这个问题却一向被我压下,那里像浩渺的宇宙,我终要被卷入而无力抵抗吧。如果问问身边的人,他们或幸福、或麻木的表情又显得毫无说服力,这似乎在说,关于这条路只有自己才能走到终点啊。
好像逃避表里不一似的,我坚定地认为,我在一个压力巨大的城市追逐着更高的收入是一件自豪而正确的选择,又在这里迷失自己的真实需求与感受。而我想要去任性抉择时,才知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但我又想,这些缠缠绕绕随时想要碾压过来的茫然感在每个大时段几乎都来临过,而我如今依然保持一家书店的执念。现实生活的悲观者,却又牢牢抓着心腔里最纯粹的物事。
于是,我想,最终啊,我还是愿意跳入这场马拉松赛跑里,但意识到有人还在前方奔跑时,我才能更加确定自己没有放弃最后的执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