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
孔子说:中庸之德,可算是最高的极致了,已经很久没有人拥有了。
什么是中庸呢?
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颐说,庸,是不可改变的永恒的真理。
朱注说:「庸,平常也。」
为什么「平常」就是不可改变的永恒的真理呢?
陈淳在《北溪字义》说:「凡日用间人所常行而不可废者,便是正常道理。惟平常,故万古常行而不可废。如五谷之食,布帛之衣,万古常不可改易。」
禅宗倡导「平常心是道」。
马祖道一经常说:「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要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
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尚书·虞书·大禹谟》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也被成为儒家十六字心法。
「中」是平衡的极致,「中」是天下之大本。
所以,「中庸」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简单平常易行之道,而达到这样的平衡却没那么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