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是一对年轻的香港情侣,生活在5平米的出租屋里。两人都是跆拳道教练,由于疫情防控,两人没有办法上班,出广场练习又被保安驱赶,两人只好待在家里练习。把床铺卷起来,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练习保持状态。一个洗菜的洗手盆和洗手间紧靠在一起,在切菜的时候,男生需要上大号,两人只能习惯一下,女生洗菜的水还贱到男生的身上,真的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
两人也不是没考虑过换行,有去考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尝试开网店卖韩国服饰,但是两人是不想放弃这个运动的梦想,所以一直坚持。
这是一个国际大都市里的一个真实的写照,有些年轻人无法支付高房价,没有一份好工作的话,很难在高消费的城市里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商场了,有一批人在奢侈品店门口排队,这个景象与出租屋里的小情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知乎里有人问,你见过的最大的贫富差距是什么?有人说这个时代竟然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 上海名媛说现在开着宝马的都是屌丝了,不愿意约。
有一种叫视网膜效应的现象,当你处于或者注意某一种事物的某一特征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世界或者你的身边全都是这种现象和特征。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人会觉得这世界已经没有人没出过国了,出门下个管子几百块算是正常的操作。但是即使是现在,二十一世纪二零年代,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人处于贫困状态,或者处于不富裕的状态。大城市里,有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两三千块,他们的行为用月收入几万块的人的角度是很难理解的。街边有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条热狗,不小心掉地上了,她妈妈急得骂她,一脚踹地上了。路人都说妈妈做的不对,再怎么样也不能这样子打女儿。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妈妈为了买这条热狗付出了多少劳动或者时间,这根热狗对她来说可能太贵了。
我们从小也是在贫穷的状态中成长起来的,早上早餐是番薯芋头,过年过节才会杀鸡加菜,生日就加个煮鸡蛋。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幸运的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之下,通过努力读书和工作,掌握了一些创造价值的技能,从而获得了对应的报酬与财富。有些时候未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我们做出了很多小时候不敢想象的消费,比如出行的时候首选打车,打车的时候有时候还选择专车。以前是只坐公交车和地铁,几十块钱踹在手里掂量着花。
虽然当时我们贫困,但是我们那时候并不这么觉得,并且还跟开心。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应该记住贫困的时候朴素和纯真。铭记当时最渴望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