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小伙伴们,早上好!
昨天,我们开启了一本新书,名字叫做《上瘾》。
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博士尼尔·埃亚尔与Product Hunt公司创始人瑞安·胡佛合著的一本书。
本书意在探讨为什么有的产品会让人上瘾这个问题,作者还为此总结出了一个“上瘾”四要素模型,如果说昨天是教你如何养成撩妹的习惯,那么今天就开始学习怎样去撩妹。
——《想要泡妞,就要学会去撩》

Instagram是国外一个专门分享图片的社交软件,当年脸书收购它时,就花费了数十亿美金,创下了当年的收购记录,尤其关键的是Instagram当年被收购时才不到二十个人,是不是觉得很牛?那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靠触发,触发是上瘾模型的第一个阶段,它可促使用户采取行动。
怎么理解呢?我们来举个栗子
人们总喜欢将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事物记录下来,于是就诞生出了照相机这个东西,但它却不能拿来分享,Instagram也就应运而生了。
假如有一天你的朋友用Instagram拍了一张很美的风景图片,并且分享到了Twitter和Facebook的朋友圈里,当你看到时心里会怎么想?
它吸引到你了吗?引起你的好奇心了吗?它是否促使你也想亲身一试?
假如你动心了,那我很肯定的告诉你已经掉进了那些商家精心准备好的陷阱中了,怎么说呢?
其实这些图片就属于上瘾模型触发阶段中的一种,叫做人际型外部触发,它们会唤起你的注意,诱使你安装并使用这个应用。

一般来说,触发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外部触发,另一类是内部触发,具体什么意思呢?
就拿Instagram这款软件来说,一旦你下载安装了Instagram,自主型外部触发就将发挥作用。用户手机屏幕上的应用图标,以及朋友圈里的图片更新,都将召唤你重新打开这款应用。
随着你使用次数的增多,Instagram会与你的内部触发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大部分用户对应用的使用将从偶尔为之演变为必不可少。
正是因为人们担心某个宝贵时刻会一去不复返,所以才会感觉到压力山大。这种负面情绪构成的内部触发会促使人们借助这个应用来捕捉光影,以缓解他们内心的痛苦。在用户持续体验这项服务的过程中,新的内部触发会逐渐形成。

当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人会莫名的感到焦虑,而像Instagram这款产品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它不仅具备了相机的功能,还为用户搭建了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借助它,用户可以通过和其他人建立联系来排遣无聊,分享图片,互开善意的轻松玩笑。
这一点也就为用户短暂缓解了焦虑。
﹏【结语】﹏
仅仅是缓解了用户焦虑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促使他们行动起来,像Instagram就得让用户主动拍起照片来,这样他们才会对你的产品产生依赖,如何才能做到呢?
明天,我将会带大家共读“上瘾模型”的第二个阶段——行动。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你也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分享到你的朋友圈。一书多拆,点亮生活,我是职业读书人小凯,我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