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把整颗心献给孩子》(1)

读《把整颗心献给孩子》(1)

作者: 穆雨的大树 | 来源:发表于2025-04-25 17:04 被阅读0次

《把整颗心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这本书共七百多页。我已读到一百二十多页。吸取之前读经典著作的经验。我决定边读边写读后感。

之前,我总是期待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写读后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打扰,我的读后感“无疾而终”。现在,我则边读边写,哪怕我只读了一页,只要我有一丁点儿感想我也要立马写下来。

与其幻想,不如马上行动;与其等待,不如马上行动。

我也不再去追求完美的读后感,与其求完美,不如先完成。

说来不让人笑话,作为学教育学的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地饶有兴趣地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之前也有多次想认真地读完他的著作。

尤其是他那本《给教师的建议》,有好几次,我读了几页,又放下。过了一段日子,我又拿起来读,又不得不放下。一个原因是我读不懂,另一个原因是我读得无味。

在这几天,在我不断地写作中,当我意识到我要开始读经典著作的时候,我就立马开始读《把整颗心献给孩子》。让我想不到的时候,读着读着,我越读越喜欢读,越读越感动。我竟然后悔起来:我怎么没早点读这本书呢?

写这本书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已经是巴甫雷什中学校长。可他却赞同这样的观点:校长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若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孩子,而非直接与孩子们交流,那他就不再是一名教育者。”(p29)“作为校长,若不直接教育孩子们,我将会失去一名教育者最重要的品质:感受孩子们精神世界的能力。”(p30)“主要教育者既是小规模的儿童群体的教育者,也是孩子们的朋友和伙伴。”(p33)

于是,在成为校长六年后,他也成为了一个班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对班上的这三十几个孩子多么了解啊。每一个的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喜好,每一个孩子的优点缺点……他带着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在蓝天下学习,带着孩子们在蓝天下看着白云看着太阳编童话……

这本书我还只读到第一百二十页。上面所说是我对已读内容的简短概述,其实,字里行间还有许多让我感动、共鸣和羡慕的地方。

    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

让我感动的地方是苏霍姆林斯基他班上的三十一个孩子了如指掌。哪个孩子在战争中失去了父亲,哪个孩子家有个善良的继母,哪个孩子家的奶奶不是亲的……他了解得十分细致,对不幸的孩子十分担忧充满了同情。

他也对班上那些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孩子十分了解,孩子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孩子在家里是否得到过爱……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是一个校长,更是这三十几个孩子的老师,他了解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对他们充满着担忧或放心。

对校长角色和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

让我共鸣的地方是,生活在上个世纪的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学校教育与我们当下的学校教育太像了。我不禁怀疑,难道我们中国当下的教育水平还停留在上个三四十年代的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校长“只能做做组织工作,提些建议,发现疏漏之处加以纠正,鼓励好事和制止一些不良的情况。当然,这些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当前的这些工作并不能让我感到满足。”(p30)他所阐述的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校长的工作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校长所承担的工作多么相似啊。

但是,作为校长,他认为,“若不直接教育孩子们,我将会失去一名教育者最重要的品质:感受孩子们精神世界的能力”。(p30)“只有教师在共同的活动中长期与孩子们做朋友,成为他们“志同道合”的同学,才会达到真正的精神上的统一。”(p32)

他认为校长要有自己的学生。“一位校长若没有自己的学生,他就无法领导教师。所谓“自己的”指的是:从孩子入学那时起,直到他取得中学毕业证书,校长要与他携手拾级而上,直接关注他德、智、体、美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成长,与他有共同的精神需求,并将自己的精神财富传授给他。”(p39)

言外之意,校长不仅仅是组织者管理者,还得是教育者,与孩子们在一起,拥有感知当代儿童精神世界的能力,能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这是他作为校长对“校长”这个角色的清晰定位。他也身体力行,既做校长,又成为了三十几个孩子的老师。

当他成为了孩子的的老师,对于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清晰的定位。他反对老师只传授给孩子们知识,过于看中分数。他说:“上课,是学生认知世界这一过程的最重要组织形式。儿童如何认知世界、他们心中形成什么样的信念,都决定着他们精神生活的整个体系。但认知世界并不仅限于掌握知识。许多教师的不幸还在于:他们只凭成绩和分数来评价、衡量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根据孩子们是否学习功课将他们分为两类。”p36-37

他说:“任校长期间,我痛心地发现,因为有时教师认为,教育只是向儿童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导致儿童正常的生活被扭曲。”(p48)

“从广义的教育看,教学只是教育这朵花的一片花瓣。如同造就花朵之美的诸多花瓣没有主次之分,教育也同样没有主次之分。教育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儿童多元化兴趣的发展,或是集体中学生们的相互关系,一切都是主要的。”p39-40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清晰地表达了“课堂教学”只是教育这朵花中的一片花瓣。他强调“课外儿童多元兴趣的发展”“集体中学生们的相互关系”,他们与“课堂教学”一样是“主要的”。

原来,苏霍姆林斯基那个时代的教育,跟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一样,过于重视知识、课堂教学与分数。把它们等同于孩子全部的精神生活,结果导致儿童正常的生活被扭曲。

除了知识与智育,德体美劳等多元兴趣也该得到重视,孩子们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该得到重视。因为教育是研究人的学问,而人一定是社会中的人,这就必然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清晰的表达了他的育人目标:德智体美劳、与人交往等同等重要。如此这般,我们才能才能培养精神生活丰富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有自己的教育观点,他是学校的校长,他又是一个教育实践着。他践行着他的的教育理论。

        在蓝天下学习

这也是他让我特别羡慕的地方,他有机会带着孩子们走在蓝天下,走上山冈……他带着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习,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他的孩子们在他的引导下一个个成了童话创作者,孩子们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比如,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孩子看到天上的云有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想象,在他的点拨下,那些想象编成了一个一个独特趣味横生的故事。

读到这里时,我想起了我与老二的故事。许多个清晨或傍晚,许多个晴天或雨天,我载着老二,在马路上缓缓骑行。有时,我们听到风声,老二会给我编一个个故事。“我们去上学了,风姑娘也跟着我们去上学。”有时,老二看到天上的乌云,他会说:“乌云弟弟看见我们了,它想下来跟我做朋友。”

我自然知道,大自然是孩子们学习的最佳场所。我自然羡慕苏霍姆林斯基可以带着他的孩子们在蓝天下编故事。因为,这是我想做而不得的事情。幸好,我能得到这本书,至少,我可以带着我自己的孩子在骑行的时候或是在周末的时候向大自然中学习。

相关文章

  •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使我感触颇深。 他说...

  • 棉花糖父母课堂20190728-教会孩子如何看待失败

    1. 把掌声献给孩子的成功,并不忘把掌声献给孩子的失败 2. 有这个失败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3. 《失败的意义》 ...

  • 把奇迹献给孩子

    序 我一直想出一本书,虽然已经有了四本书的电子文稿:散文集《心灵的一道闪电》;诗歌集《春天的树叶》;童话集《兵兵传...

  • 感动中国:军人-身负守护之名

    1 老师把他的青春献给了教育,医生把他的青春献给了病人,科学家把他的青春献给了科研...

  •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

    拿了同事几本书,说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是看着看着就束之高阁了。这次疫情,让我们在家上网课,感觉好像一下子时间多了起...

  • 把睡眠献给春天

    把睡眠献给春天 把春天献给最爱的女人 把故事献给人类 把煽情献给最爱的时光 把秘密献给潘多拉 把安宁献给内心 把焦...

  • 书评 | “赢”在心态

    读杰克•韦尔奇《赢》。 “我把本书献给那些热爱商业生活、渴望把事情做好的人,献给那些每天一醒来就期盼在事业和生活中...

  • 读《爱心与教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李镇西老师的人生格言,是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校训,是我们任何一个想让世界变得更好...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节选

    原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Part1:真正的学校 在我任教最初的几年间我就已认清,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节选

    原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Part2: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对孩子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 伟大的作家和教育家列夫. 托尔斯泰十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把整颗心献给孩子》(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jo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