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从苹果的属性发散开来思考,关于苹果我有三个故事想讲给你听。
故事一
苹果味甘,微酸,味甘凉。在我的记忆里,苹果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
春天,当桃花樱花梨花都次第绽放的时候,对于苹果的花不太有印象,于是越得不到的越好奇,我总想看看苹果花。但是苹果花也似乎是在跟我做游戏,我的记忆里,对于苹果花永远是缺失的,是盼望的,是没有得到的。
但苹果却占据了我的记忆,那时的我们,如果没有在夏天偷吃过没有成熟的桃子梨和苹果,就不算是真正的过了夏天。而在这些刚刚成果的水果里,苹果是最友好的,虽然没有成熟,但吃在嘴里仍然苹果的味道。而不像没有成熟梨和桃,是涩嘴的。
而且,到了秋天,果园里的苹果成熟时,我们会几家人约到果园里去采摘苹果,果农们会大方的让我们边摘边吃,最后每家都会背上一背篼青苹果回家。
这些苹果就是我们一家人过冬的水果,父母会把它们放进纸箱里保存,一天或者几天才会拿出来吃一个。
那一箱青苹果在时间的发酵下,慢慢从青绿色变成深绿色,再变成淡红色,最后变成金黄色。
而口感也从硬脆变得松脆,直到变成粉面面的。那时候奶奶最爱说,变黄的苹果就像变老了的人,皮肤也如失水的果皮般皱了,性格也如口感般失去了硬度。到了今天,我们几乎都吃不到年少时变黄变面的苹果了,但年少时苹果的味道却刻在了心里。
故事二
读初中时流行起笔名,我们那时是从初中开始学英语,于是我们就很潮的给自己取英文的笔名。
那时我也给自己取了个英文的笔名:apple ,不是因为今天的发散思维,我几乎都忘记了我的这个笔名。
当时是因为我第一次吃过“红富士”,我才知道原来除了我们从小吃到大的椭圆的,颜色会从青变黄,口感会从脆变面的苹果,味道会保持酸爽的以外,还有一种圆圆的胖胖的,白里透着红的,一直脆脆的而且很甜的苹果。
我觉得同样是苹果,原来也可以不一样。所以我在自己有限的英语单词中选中的“apple ”做自己的笔名。潜意识里其实也是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这个笔名伴随着我直到离开故乡,慢慢的,吃到的都是红富士这样甜脆的苹果,发现自己并没有与众不同时,也渐渐忘记了。
故事三
苹果,因其谐音“平”,而被商家们用在圣诞节礼物上,一个小小的苹果既有平平安安的美好寓意,有有了浪漫色彩。
我老爸也是一个有着浪漫色彩的人,七十多岁的人了,去年七夕节的时候还特别给我老妈买了项链耳环套装的礼物。
老妈生日时,他还在我们的家族群里撒狗粮,一早在群里给我老妈发红包,还写上:祝爱妻生日快乐!连他那在热恋中的孙女都羡慕他的浪漫,指点着自己的男朋友要学习她外公的浪漫。
他们的浪漫还在生活的点滴中。老爸的牙齿不太好,怕酸,不喜欢吃水果。老妈为了让他吃苹果,就每天煮小米粥时把苹果切成小丁,和着小米一起熬,这样老爸就可以吃到水果又不担心牙齿过敏了。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苹果,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