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X教授的故事让我反观自身,使我自我反省,当我们想要探索我们内心世界的动态时,这是一个经常发生的相互启发的例子。在教学生涯早期,我也是拼命模仿我的导师那种滔滔不绝的授课方式,直到我意识到,我那廉价的模仿吸引不了学生,而我的同学依靠自身的原本天分却做得很好。
我开始寻找一种与我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与我自己的个性整合,就像我导师的教学方式契合他的个性一样。我的导师之所以有魅力,关键是他在他的教学方式和他自身之间找到了一致性。我开始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试着去理解作为一个教师我所拥有的个性,并顺着本性去学习可能有帮助的策略。
尽管有时候我需要用讲授的方法,甚至可能喜欢用这种方法,但是如果一直都用单向讲授法我会感到沉闷:因为通常我都知道接下去要讲什么,而且要讲的都是我以前听过的。然而,对话法能让我保持活力。我要倾听,反馈,作即兴演讲,我更有可能听到来自我自己和来自别人的一些4 深刻的、让人意料不到的想法。
【反思】
正所谓“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读了很多名师课例,也学了很多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出去学习或者听讲座后,我们都会热血沸腾,感觉回去后要大干一场,可是用不了多久,就会一切归于从前。
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结合自身特点找到最佳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