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闲话电影』
《一念无明》 - 病的不是我,是这个社会

《一念无明》 - 病的不是我,是这个社会

作者: 为你写诗的小渔夫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21:09 被阅读16次

这部电影由新人导演黄进执导,余文乐,曾志伟,金燕玲零片酬主演的小成本电影,获得了台湾金马奖三项大奖提名,成为当年香港电影史上的一匹黑马。

因为家庭压抑的累积而失手弑母,成为余文乐饰演的阿东日后一生的原罪。父亲和弟弟都对患病的母亲不闻不问,幼年缺失母爱的阿东一直对亲情有着很强的执念,不愿意把母亲送去养老院,辞去工作,回来照顾喜怒无常的母亲。但这一切并没有换来母亲的感激,只有更深的怨念,阿东隐忍克制的太久,爆发的时候也许连自己也害怕。

金燕玲饰演的母亲从第一天嫁给曾志伟饰演的父亲起,就觉得自己嫁错了人,她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留学的小儿子,如同不负责的父亲一样,小儿子早就看清了这是个沉重的包袱,趁早甩开这一切才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阿东照顾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母亲时,母亲的那句,不好意思,麻烦你了,听起来那么心酸,我怨恨你不送我去养老院,但还是要麻烦你啊。

金燕玲只拍摄一天就拿到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她有足够的情绪让人跟着歇斯底里,那种难以忍受和刻骨的痛,只有阿东在的时候才有宣泄的出口。阿东幼年受性格暴躁的母亲虐待,成年后躁郁症一直牢牢抓着他不放。恶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摧毁效应,简直是令鸡汤都可以冷冻固化的黑暗存在。

外面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监狱。

阿东从精神病院出来之后,住进了父亲新租的房子,狭小,封闭,躁郁症都无法发挥的空间,处处透着绝望。父子俩心里都有疙瘩,儿子怪父亲对生病的母亲置之不理,父亲对儿子失手弑母耿耿于怀。相互之间客气,疏离,父亲刻意讨好的话语,儿子一直沉默着,无声的排斥着,然后就是长久的尴尬。影片中有个细节,他从进屋开始就没有拿下背包,一直到父亲出去之后,才慢慢坐下,放松起来,卸下防备。

儿子回来的第一晚,父亲睡不着,但却在枕头下放了把小斧子,提防躁郁症的儿子。父亲偷偷抹眼泪的时候,心情应该很复杂吧,我在乎你,但我也怕你。

父亲跟朋友说,“是长子,他出院了,是真的好了” 到底是说给朋友听,还是在说服自己呢?社会对躁郁症的偏见太重了,除了周围的人,最亲的人也不信任他们,否则父亲不会一直不厌其烦的盯着阿东吃药。

现实的苦难压迫下无解的时候,很多人寻求宗教的庇护,那个在教堂哭的涕泗横流的阿东的未婚妻就是你我身边可以持有各种身份的亲密恶人,上帝教我宽恕,我爱的不过是自己罢了,我最终爱的是那个宽恕你的我自己。

未婚妻走上台感恩神祇的指引,宽恕却伤人愈深。和着凄怆与愤怒鲸吞巧克力,却无法抹去世间的伤痛与不公。未婚妻怨恨太深选择信基督教,朋友压力过大选择自杀,而作为躁郁症患者,被世人避之不及的人却比谁都活得努力。

无明就是看不到的事情,一念生万念,一个念头看不清楚,可能一直走下去方向都是错的。救赎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也许朋友也有着想纵身一跃放弃人生的苦痛,没力气向你伸出手。也许亲人有着更多的压力责任,再站起来已经痛苦万分,再难借你一双肩膀依靠。

我们耗尽大半辈子却发现今生只学会了逃避,只学会以宽恕的姿态原谅自己的无能。

父亲总说,我读书少,什么都不懂,然而那个读很多书,在美国留学,工作不回来的小儿子,从头到尾都没出现过,善良、孝顺和读书多少无关。父亲当年对生病的妻子撒手不管,现在对大儿子也打算如此,干脆送回精神病院,少了很多麻烦,逃避责任一直是他解决问题的方式。父亲对互助会的人说,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可以做什么呢?

当你遇见躁郁的他,无法给予援助,也请不要落井下石。

影片中儿子背起脚受伤的父亲的那一刻,是父子间为数不多的开心时光,他在儿子背上的语气也开始轻快了许多。也许是因为父亲心底的那点愧疚和温情,最终他没再逃避,他大声质问着那群逼他们搬走的人,“他怎么你们了吗?他只是生病了啊,每个人都有病的啊,我不求你们帮忙,但也别落井下石。”

人没病,是社会病了。这个由无数自私麻木的人构成的社会真的有很严重的偏见,不肯接纳一个弱势的情绪病人。在狭小的群租房里,压抑得让躁郁症全无发散的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而医疗、交际与宗教都撞向了无解。电影像是一个布满青苔的水缸。观众在外,看得见众生的窒息,也照见了自己的苍白。

近几年香港的商业电影似乎是不行了,但当视角聚焦在冲突、矛盾、压抑的市井人物身上,我们发现,香港还是那个香港,我们也一样能感同身受《一念无明》的煎熬,《踏血寻梅》的绝望,以及《桃姐》带来的暖暖人情。

黄进把焦点放在市井小民和弱势群体,剧本扎实,这个28岁的新人导演沉得住气拍好每一个细节,日后定会大有作为。

救了余文乐演艺人生的,不是春娇,更不是彭浩翔,而是这部《一念无明》。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不靠宣泄与爆发,而是收着敛着藏着掖着,令观众更有锥心刺骨的感受。还有老演员曾志伟,他压抑着情感,怀揣着卑微,慢慢地去拥抱儿子。躁郁症的确是精神疾病,但大多能正常生活的患者,却如神经病般被社会歧视。外界的关注、宗教的感怀也都如火上浇油。比精神病院更可怕的是外面的世界,以及那些不友善的目光。

影片最后父子的那个拥抱也许是这部电影唯一的慰藉了。

相关文章

  • 《一念无明》 - 病的不是我,是这个社会

    这部电影由新人导演黄进执导,余文乐,曾志伟,金燕玲零片酬主演的小成本电影,获得了台湾金马奖三项大奖提名,成为当年香...

  • 无明明尽——《一念无明》影评

    “一念无明”源出佛教典籍,所谓“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念”是人的“念头”、“想法”、也是人的“偏执”、是人的“...

  • 病的是我还是这个社会?

    我总觉得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社会上很多人上班就是上班,下班就是开心的娱乐,他们好像非常快乐,从来不会追求意义...

  • 病不是你的错。对不起,也不是我的。—— 观《一念无明》

    可能我要说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话了。 对精神病人的关爱,道理我同意。但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我可能做不到。 精神病人是一类很...

  • 《一念无明》:大家都有病。

    一念无明最开始是佛教用语,一念指念头,一念生万念,即不只有一个念头,而且不断堆叠的思想。无明是不明白、不知道、没有...

  • 无明的世界:我看“一念无明”

    今夜在嘉兴看了新上映文艺片《一念无明》,影片改编自香港真实新闻案件,以一个家庭悲剧描绘社会大众对精神病患的漠视...

  • 越过山丘-一念无明

    写在前面 《一念无明》这个片名是佛教典籍中的一个术语,“无明”是十二因缘法的第一环,指的是一种蒙昧愚痴、无法真正理...

  • 《一念无明》:你本不该患躁郁症

    昨晚看了《一念无明》。伟光正的话我就不多说了,躁郁症确实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识与理解,不要歧视。 我更感想探讨的是...

  • 世间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昨晚看了余文乐主演的《一念无明》,一是题目吸引我,二是题材相对前卫 先说影名中的“无明”两字,因为我学佛所以更...

  • 实修体验

    实修是抑心契理,但修行中经常是事后才发觉已为外境所迁,顿陷无明我执。真心不是一念不生,如果一念不生,如草木无异,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念无明》 - 病的不是我,是这个社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fd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