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与阉人本来是两码事,后来都混为一谈,专指宫中服侍皇上嫔妃的那一群称不上男人的男人了,民间俗称“太监”。但太监其实是指他们当中的高层干部,中低层乃至一般员工,可配不上这个称谓的。
最初“宦”指的是在机关单位实习, 《疏》引熊氏云:“宦谓学仕官之事。”也就是在机关里学习办事的技能。所以,古时宦官就是机关里的实习生。
所谓实习,大家都知道,也就是在机关打打杂,服侍领导们端茶倒水为主要业务。后来在宫中服侍皇上的人就被称为宦官了。那个时候,阉人的地位很低,又没有文化,轮不上他们给皇上服侍。阉人最初的来源主要还是受刑的俘虏或罪人,看看明朝大太监郑和的履历,就可知一二。
但后来阉人增多,有文化的阉人也开始多起来,社会地位逐渐就上去了,到了东汉,连作为皇帝的近臣,执掌顾问应对的中常侍也给阉人做了。宦官遂成为专门由阉人来做的官名。阉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佳丽三千加,宫花寂寞红的深宫里,要不是阉人管理,陛下到头来丢了江山都不知道怎么丢的。
宦官和士大夫的斗争可谓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宦官也极大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从汉朝的党锢之祸到《三国演义》开头的十常侍之乱,到了唐朝末期宦官甚至军权在握,可任意决定皇帝的废立,其权势达到历史的巅峰。到了明朝,虽有刘瑾、魏忠贤这样权倾朝野的宦官,但他们体现的也仅仅是皇帝的权力而已,其生死只在皇帝一念之间,是没法跟汉唐的宦官相提并论的。到了清朝,宦官也真的就成了奴才中的奴才了。
有时候想,成天被一群阉人围着,皇上不觉得难受吗?
也许习惯成自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