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近年屡次被提到,它逐渐成为了一个公司成长的关键点。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大数据就好像鱼儿离开了水,早晚在烈日下失去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大数据被众多公司重视,随之而来数据库的建立也成为重中之重。春秋时期,各个公司在大数据方面的建设,也加紧被提上日程。这其中,鲁公司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鲁公司是总公司的嫡系,要比晋公司和总公司的关系还要亲近。因此称“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公司被时任董事长姬诵分封在奄公司的旧地,因为姬旦的能力出众需要辅佐董事长,所以总公司将姬旦的大公子派去任总经理,暂且接管公司并稳定当地动荡的局势。这一任务十分艰巨,当地民风剽悍,周又是外来者,当地的民众很不适应。姬旦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所以临行前仔细叮嘱。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我的身份很尊贵,但我不敢怠慢天下的贤士。在洗漱和吃饭的时候,都要腾出时间马上接见他们,这样我依然害怕他们离我而去。……”姬旦非常认真地说,伯禽认真地听并且自己依照父亲的蓝图进行实践。
鲁公司作为周的嫡系,周把鲁打造成公司东方的长城,一道可靠的屏障。有了这道屏障,周可以尽力地向西、向南扩充自己的业务。随着周的壮大,鲁也在扩充自己的实力。
鲁在刚刚建立的时候,“方圆不过百里”,不足以支撑保卫周的任务,鲁把周围的办事处渐渐吞并,形成了“方百里之五”的大企业。这之后,鲁渐渐走了下坡路。也不能承担周赋予鲁的神圣使命 。
在春秋时期,鲁是周的忠实拥护者,践行周礼,鲁公司的主任孔子也创办了儒家学派,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收拾世道人心。孔子一生“克己复礼”,就是希望回到那个年代。也就是周公的那个年代了。因此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在数据库上的建设是比较早的,鲁把周的数据重新编排、整理,在孔老夫子的带领下形成了所谓的“六经”,也就是“《易》、《诗》、《书》、《乐》、《春秋》”,这里的《乐》在后世失传,因为没有文献可以记载,当时是口耳相传的经典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乱消失了。即便《乐》失传,其余“五经”也把当时思想传播于后世,使得我们现在读到这些作品时,仍然可以感受到当时孔子的艰辛历程。
在日本明治时期,福泽俞吉和吉田松阴曾经指责孔子是虚假的。理由是孔子一生都在提倡恢复周礼“克己复礼”,但孔子在周游列国时路过当时的总公司洛邑时,却没有进去拜访已经大群旁落的董事长。其实,这就是福泽俞吉和吉田松阴没有搞明白当时的“周制”。周分为董事长、总经理、经理、办公室主任、员工等职位,等级森严,不得僭越。孔子身为办公室主任(士),抑或是经理(大夫)根本没有资格去见董事长(周王),孔子不去拜访董事长(周王)也恰恰说明孔子是周礼的维护者。
从福泽和吉田等人就可以看出,只有中国人才能研究明白中国史。只有了解中国社会的特色,才能研究明白中国。
话说回来,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79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孔子结束了《春秋》,公元前476年,春秋也结束了。商业模式话春秋也结束了!感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