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欣赏自己阳光积极的一面,也接纳自己灰暗和悲伤的一面,关注自己的情绪失控,当我觉得紧张、焦虑或者烦恼是因为我内心需要,是因为我内心需要的孩子还没有长大,我需要用更多时间来关注我内在的需要帮助我内在的孩子来成长。
我们的内心埋藏了很多真实的感受,而这些感受经常被我们压制,我们总用理性思维面对生活却忘记内心还有一个感性的未长大的自己。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内心从前的旧伤被再次唤起的时候我们就会被坏情绪包围,内心那个失落的自我/真实的自我便会感受痛苦。而这种长时间的内在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便会感受不幸福和压抑。
认识内在的自己,照顾自己内在的小孩的需求,照顾那些年幼时候支离破碎的伤痕,然而那些幼年的伤却在无意识中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感受痛苦体验伤悲,或许我们内心期望过安抚但没有及时被我们察觉和发现,我们时刻都感受内在的孩子在向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求救,用焦虑和不安或沮丧或反向行为想得到关注。
很多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得到父母的关爱而产生内心对自己的怜悯,或者听到大人无知的玩笑:你爸妈不要你了,孩子就会想爸爸妈妈是不爱我吗,爸爸妈妈都不爱我了,那么肯定是我不够可爱或者不值得爱;这些自我怜悯的孩子在之后的人际关系中经常会优先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忽略自己内心的情绪。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处理得当的时候,小时候的经历都会重现一次儿时的孤单/无助/怜悯,而我们可能经常无法察觉这种情绪,做别人喜欢和满意的自己,其实内心真实的感受是希望自己被得到关注和爱。
当老师放着缓慢的音乐给我们一些引导的时候,我看到了内在的自己,看到那个考了自己满意分数却不敢交给爸爸的试卷,我躲在墙角,害怕被批评的样子,似乎有些无辜,我内心是矛盾的(自己满意的为什么爸爸不满意,要考多少分才会得到嘉奖我很无解),那个学霸妹妹背后不被关注的我,希望得到爸爸嘉奖的我就是我内在的小孩。
发现自己内在的小孩,接纳她,关注她,安抚她,让内在的小孩的情绪得到释放和发泄,陪伴她慢慢成长,用自我的力量去满足曾经小时候那些未知的需求,去填补那些内心所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