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1.作为父母,您的学龄前宝宝对什么事最感兴趣?孩子做什么事时最兴奋、最高兴?您应该注意观察。
儿子现在五岁多,也在留意观察着,他的性格优缺点,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哪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改进,哪些只能接纳。我不急躁,耐心等待,细致观察,发现他的兴趣,挖掘他的内驱力。
2.从孩子出生起,爸爸妈妈应该用和成年人说话的语调和宝宝说话。和孩子说话时蹲下身子,眼睛和孩子平视。
关于说“吃饭饭,睡觉觉……”在生娃之前就看过育儿书籍,知道不好,于是儿子出生后我也从未使用过这样的语调。只是其他家庭成员会有。现在儿子五岁多,表达清晰,也没有儿童语,很有自己的主见。
我的目标是跟孩子成为朋友,经常跟他一起商量事情,但是偶尔也会站在领导者的角色里,认为这样对他好而站着命令他服从我的安排。今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演绎好母亲这个角色。
3.作为家长,让学龄前孩子“当家做主”一回,比如给家里所有人改名字。几十年后,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这个游戏对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创造性,改变世界的勇气和魄力,有作用。
这个游戏挺有趣的,还有那么多的好处,改天让儿子试着给家人改名字。最近他终于学会握笔,认真写数字,学习加减法。去年的他还总是叫嚷着不想长大,今年已经渴望快点长大,想成为家里长得最高的人,还说想要读到博士。
4.郑渊洁用自己的影响力呼吁私家车年检改革。
原来几年前开始的私家车六年一次车检,是郑渊洁老师呼吁和推动的,感谢他的努力,让那么多人得到便利。
他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和小时候父亲允许他在书上乱画有关。正如他说的那句话:“孩子在学龄前时期经历的每一件事,看上去是小事,其实都和孩子成人的行为有关系。”意识到这一点,今后在孩子面前,更要注意成为一个演技派演员。
计划实践:
1.留心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允许他犯错,给他自由。之前他在我书上乱画,我会生气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制定不少规则约束他的行为,今后我会放手,减少要求。
2.与孩子相处时,把他当做独立的个体,给予尊重和理解。蹲下来与他平视对话,演绎好母亲这个角色。
3.等机会成熟也玩这个游戏:让儿子给家人改名字。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