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师要善于把教育事件变成教育资源

教师要善于把教育事件变成教育资源

作者: 春来意盎然 | 来源:发表于2020-11-17 22:26 被阅读0次

庚子十月初二(公历2020年11月17日)远在内蒙乌海的友人传来一篇小学生作文。朋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她在孩子的习作中感受到了一丝“有失尊重”的气息。因此,特地发信息过来和我进行探讨。

学生习作录入如下:

我的好朋友

在班里,有许多我熟悉的人,不过我最熟悉的人,还是这个瘦瘦的男生杨尚思。

他有一张看着不怎么聪明的瓜子脸,还有瘦弱的四肢。最有特点的还是他那双眼睛,他的眼睛非常大,甚至有点儿往外凸,别提多滑稽了。他的皮肤比树干还黑,他躲到树丛里时,我们都找不到他。

杨尚思跑得也很快,体育课时他总在赛跑环节得第一。对了,他也很爱笑,一到下课就能听到他魔性的笑声。

杨尚思还有一个傻呆呆的“经典”动作,就是老师提他名字的时候,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他都会大嘴一张站在原地不动,就像木桩子一样。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杨尚思。

朋友的忧虑是:感觉这种写法有些偏离正确价值观呢?语句太不尊重同学。

朋友的担心确有道理,这篇小小的习作中,确实使用了许多会带给人负向感觉的词汇。而且这种负向的感觉和习作主题不相符合,主题是“好朋友”,是饱含亲切,欢喜,友情的意味。而读小文的感觉则是小写作者“不喜欢”甚至有些嘲弄自己的好朋友。

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通过咨询朋友得知这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大约在9岁,他的书写不是很工整,而且还有一些字需要使用拼音替代。小学三年级基本的汉字应该学习的差不多了,这个孩子依然使用拼音代替并不难写的字(甚至、傻等),可以推测这个孩子学业也许并不怎么好,一些基本习惯的养成恐怕会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也许他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或者说是顽皮的孩子。)

如果我们的推测成立,那么这个孩子在他成长的经历中,因为他的调皮,被大人们批评,就不是偶尔发生的事情了。换句话说这个孩子或许已经习惯了批评指责。如果我们采取直接批评的办法去处理,究竟会有多大的效果呢?

除此之外,这个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是因为他不喜欢这个朋友,所以有意写出来为了取笑他?还是他喜欢这个朋友但是却不知道怎样表达,换句话说,他是不知道如何用书面语言表达对朋友的喜欢?还是他对朋友既喜欢又有娱乐调弄的意味?

再读这个孩子作文会发现,里面有一段称赞朋友的文字。“杨尚思跑得也很快,体育课时他总在赛跑环节得第一。对了,他也很爱笑,一到下课就能听到他魔性的笑声。”这一段单独成段,说明他比较在意朋友的这个特点,朋友跑得快得第一让他很佩服。“对了”,这两个词语隐隐透露出孩子内心中突然转折性的喜感。意思是“我朋友能跑好牛哦!呀,我忘了他还有另一个特点呢,那个特点是他爱笑,而且笑的声音有特点。”“魔性”这个词语如果理解为贬义,那就传达出小作者先赞叹朋友然后再小调戏一下他的意味。如果理解为有特点,那也许就是他不知道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朋友笑声的特点,这本也是正常的,因为他连好些字都不会写呀。另外这一段中,他使用的句式特点,“对了”,单独列出来,又连续使用了两个“很”,跑得很快和很爱笑,以及“总”字和词语“就能”的使用……这些词都是正向的词语。都能表现对朋友的赞美意味。如果这样进行判断,我们可以推测孩子之所以这样写,或许可能是因为他真的喜欢这个朋友,只是他不知道如何用书面语表达对朋友的喜欢,因为自己较调皮,因此文中同时又掺杂了一些调侃的味道。

考虑到这些,我想不如就利用这次机会。通过帮助他改作文的方式,帮助他既获得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表达对一个人的喜欢的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德育的教导,这样处理比直接批评他要好得多。因此,根据孩子的小习作和朋友作了如下的交流。

首段中的“最熟悉”三个字透露出的情感是喜欢和认可,这已经为本文设置了感情的基调。第二段中的句子“不怎么聪明的瓜子脸”,我们要告诉孩子“聪明”是不能和“瓜子脸”搭配的。而朋友的“瓜子脸”或许给小作者的感觉是不出众或者是普通,所以他才用“不怎么聪明”来形容。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替换成这样的句子“他有一张普通的瓜子脸”。既然他们是好朋友,我们可以继续引导孩子增加另外一句话,“但可以给人以信赖和安全感”。这样就表达出了好友之间的欢喜友情。孩子说朋友有“瘦弱的四肢”,但也说他跑得快,总得第一,那就证明他的朋友瘦但却有力且灵活灵巧。因此,可以引导孩子改成这样的话“还有瘦而灵活有力的四肢”。“眼睛有点往外凸”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眼神而不只是盯住外形的凸。可以改成这样的句子“他的眼睛非常大,非常明亮,闪着黑色的光。”“别提多滑稽了”中的滑稽可以换成“同学们看了都很喜欢。”“皮肤比树干还黑”是写皮肤的色泽。小作者写“躲到树林里都找不到他”我们可以引导他转换比对的对象,让朋友和自己比,这句话本身暗含的是自己相比之下自己皮肤白。因此可以转换成“我十分喜欢和他一起走,因为他可以将我衬托的十分白,同学们都叫我们俩黑白双侠”。第三段中的“魔性”一词可以装换成“爽朗的笑声”,最后一段中的“呆呆的经典”可以转换成“他内心十分的敏感,别人的表扬或者批评他都会在意。因此,老师提到他名字的时候,他都会大嘴一张,站在原地不动,像木桩子一样。虽然他站着不动,但他的内心却一定如波澜样起伏不停”,或者转换成“他还是十分有趣的人,特别擅长夸张的表演,当老师提到他名字的时候,无论表扬或者批评的时候,他都会大嘴一张,站在原地不动,像木桩子一样。你看我的朋友多么有趣呀!”

经过调整,习作整理出来就是如下的样子。

我的好朋友

在班里,有许多我熟悉的人,不过我最熟悉的人,还是那个瘦瘦的男生杨尚思。

他有一张普通的瓜子脸,但却可以给人以信赖和安全感,还有瘦而灵活有力的四肢。最有特点的还是他那双眼睛,他的眼睛非常大,非常明亮,闪着黑色的光,同学们看了都很喜欢。他的皮肤比树干还黑,但我十分喜欢和他一起走,因为他可以将我衬托的十分白,同学们都叫我们俩黑白双侠”。

杨尚思跑得也很快,体育课时他总在赛跑环节得第一。对了,他也很爱笑,一到下课就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杨尚思还是十分有趣的人,特别擅长夸张的表演,当老师提到他名字的时候,无论表扬或者批评的时候,他都会大嘴一张,站在原地不动,像木桩子一样,那是他的“经典”动作。你看,我的朋友多么有趣呀!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杨尚思。

修改完毕后,我们再要求孩子分别读一读前后两篇习作,自己比对一下,他就会自己感知到两篇文字的很大不同。此时孩子也会因为提升的自己习作档次而感到开心。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趁热进行一些温暖的点拨,启发他自己谈一谈收获。比如自己亲身感知到的因为观察视角的不同、使用语言词汇的不同,就会带来结果的巨大的反差……在师生愉悦的合作和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同步达成了德育、修改作文的能力、感知语言词汇的不同、观察视角的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教育目的。

因此,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当我们遇到教学事件的时候,建议不要轻易下断语,要多想一想如何利用这次教育事件,如何把教育事件变成一种教育资源,然后再进行有效的利用,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记得有句名言:废品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细思诚如是。

相关文章

  • 教师要善于把教育事件变成教育资源

    庚子十月初二(公历2020年11月17日)远在内蒙乌海的友人传来一篇小学生作文。朋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她在孩子的习...

  • 教育名言100句

    1.任何人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2.教师应当善于组织,善于行动,善于运用诙诣,要既快乐...

  • 善于挖掘教育资源

    教育教学不是一成不变和枯燥无味的,只要教学者善于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教育教学活动将会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所谓生活即...

  • 教师的修养要求

    9月7日教育名言 教师应当善于组织,善于行动,善于运用诙诣,要既快乐适时,又要生气得当。教师应当能让自己的每...

  • 摘录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4,要善意待人。 善意待人,属于教育修养的初步常识,是教育修养的情感问题。 要善于待人...

  • 如何对待自己的教育失误

    作为一名教师,从手拿粉笔的第一天起就是在不断的失误和不断的成长中来回转换的。李镇西老师说,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

  • 第四章 走出教育误区

    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

  • 摘录

    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育是科学,就要有扎实的学识;教育是艺术,要善于创造性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 乡村教育不能没有教师

    乡村教育不能没有教师 为了均衡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人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政府不...

  • 阅读笔记‖教育写作,教师最好的成长(汤勇)

    什么是教育写作,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围绕教育教学,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事件和做法,通过思考和研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师要善于把教育事件变成教育资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nf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