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纲:
思维导图
记忆法则
快速阅读
高效学习
首先,智商是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指标呢?答案是否定的。
人的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是近乎无穷的,举个例子,已知的宇宙中原子数量是10后面接100个零,而莫斯科大学的一名教授通过专门研究得出,人类大脑里面可能产生的思维图谱的数量是10后面接800个零,而这一数字都可能是对大脑能力的大大低估。人类每产生一条记忆,就会储存在一个记忆神经元中,而这个神经元如果不断的进行刺激,记忆就会不断加固,所以记忆也是有科学规律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脑负责一些“学术”活动,有逻辑、词语、表单、数字、线性、分析;右脑负责开放性的活动,如节奏、想象、色彩、幻想、空间感、维度、完整倾向。右脑通常会参加我们认为的纯属左脑的一些的活动,从而左右大脑相互促进,保证任务的完美完成。达芬奇就是一个例子,他的科学笔记里通常满是三维的草图,同样他的画看起来也像是建筑草图,里面包含直线、拐角、曲线等,融合了数学、逻辑、精密测量等元素。而他本人一生也在艺术、雕刻、建筑、物理、天文、地质、工程、航空等多门领域获得成就。人在人际沟通、笔记等工作中通常需要两个大脑协同工作。如果有人认为自己哪方面行或不行时,实际是指他在成功开发出来的潜力和尚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潜力。而大脑潜力开发的阻碍就源于你对大脑的认识。
记忆法则
博赞记忆术主要遵循两方面,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
人在记忆的时候,通常会对开头和结尾印象很深,这就遵循了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所以科学的方法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休息,这样可以增加近因和首因,加深记忆。同时大脑在记忆的过程中也需要放松,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吸收已经学到的东西。在记忆中你还会发现,一些比较独特、突出的事物印象会加深,这会激发我们的想象,这叫做冯·雷斯托夫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人的记忆会在1时后开始极速下降80%,所以在首次学习后进行复习是最好的,首次复习5分钟。第二次复习应该放在24小时之后,复习3~4分钟,第三次复习应该在一周后,第四次复习在一个月后,复习2分钟,这时就形成了长期记忆,第五次复习在3~6个月后,这时就成了永久记忆。
总结下来,就是1h-1day-1month-1quarter。
记忆方法一共有十二个原则:感官、运动、幽默、性、联想、想象、编号、符号、颜色、次序、夸张、积极。
在记忆中融入这些元素,将会大大增加你的记忆程度。在这些原则中的运用中有很多方法,数字-韵律法、数字-形状法、字母法、名字-面孔法、衣钩法等等。这里举一个数字-韵律法。首先,从一到十,根据数字读音的韵律,给每个数联系一个词,比如,一和衣,二个耳,三和山,四和寺,五和雾…
这些词必须是在你看到这个数字后立即能想到的,然后你给你十个词语,比如面包,衣服,猫,树叶,学生…你可以通过想象把要记的词语和数字对应的词联系起来,比如吃面包时不小心把奶油弄到了衣服上,这样想到衣服就会联想到这个场景,面包这个词自然就出来了,其他的也可以这样记,总之就是建立联系,利用想象,尽可能的在你想象的场景中加入颜色、感觉等,可以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记忆,这样会给大脑神经元更大的刺激,记得会更深。
记忆法的核心要素是想象和联想,那些记忆冠军通常会锻炼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在平时也可以去锻炼。比如白日梦就是想象;通过一个事物联想到其他就是联想;同时还要锻炼思维敏捷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联想;求新力,也就是新颖的想法;灵活性,多角度看待事物;实践,例如在演讲中运用韵律、图像、颜色等,这也会大大增加你的演讲能力。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运用想象和联想存储和提取信息,同时也是一个高效的复习工具、时间管理工具和多维度的记忆术。在思维导图中,关键词很重要,思维导图就是通过一个个关键词把一整个系统联系起来,所以选取的关键词一定要能第一时间联想到对应的内容。在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运用全脑思维,强调整体性,而非我们平时记笔记时的线性思维,所以整个导图呈发散性,从中心出发,想四周延展,并且在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融入颜色,用多种颜色来代表几种层次;可以加入几何图形;运用三维艺术;运用编码、箭头等符号。
这里是创建思维导图的八大步骤:1.确定主题;2.建立起点图像;3.在开头就开始运用颜色;4.增加几条弯曲线条作为主干;5.每个主干上写一个关键词;6.在各个竹干中增加空白分支;7.添加二三级分支;8.用正规字体书写,便于复习。以下是关于建立思维导图的一个思维导图:

以下是一个关于高效记忆的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
以下阅读的定义:辨识、吸收、领悟、理解、保持、回忆、交流。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球是跳跃式移动的,因为眼球在静止的时候才能对焦,吸收文字,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笔等引导物来帮助我们固定视线。而我们平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最烦恼的可能就是效率的问题,往往有时我们在看一句话的时候会反复来看,才能放心,或者在一些地方遇到不理解的话时就会停下来放慢速度。其实这些都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阅读的时候,80%的东西往往都是没用的或不重要的,我们大可不在这80%的文字上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加快阅读的速度,跳跃得更快一些,阅读得更快往往会使我们大脑接受知识的刺激更大,使我们更加专注,另外,节省下来的时间也可以去读一些重要的部分。
这里总结几条阅读方法:1.利用引导物;2.不断提速;3.调整好坐姿,双脚放平,背挺直且稍弯以支撑身体;4.在自然光下看书,自然光可以刺激身体释放放多类似荷尔蒙的物质,有助提神,如果是在电脑上,则使屏幕向光;5.眼与书距离50公分,这样可以使视野更大,便于提取更多的信息;6.节拍训练,如一个节拍看一页书,保持稳定的速度,克服阅读后不久速度下降的现象。
高效学习
高效学习法包括两个策略:一个是准备,一个是应用。
关于准备,首先我们要先浏览内容,对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规定各个阶段的任务量和时间,心里就有底了,以免因此焦虑;用5分钟把你已经知道的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列一个思维导图;提问和确定目标。
关于应用,我们要先对内容做一个总览,了解答题结构;然后对所要学习的部分进行预习,了解你会哪些不会哪些,可以只看内容的开头结尾,或者一些易理解的;然后是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就要跨越过去,因为往往看到后面就会茅塞顿开;之后是复习,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你书上的笔记,和你这部分的思维导图,不需要全部复习,你在书上做笔记的时候,也可以自创一些特殊含义的符号,如直线代表你已经懂了的,曲线代表你没懂的,在你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你没懂的补充上去;最终,你需要做一副思维导图,便于你以后的查阅。
你可以发现,思维导图、记忆法、阅读法、学习法四者是相互作用的,就像左右脑一样,我们在利用它们的时候要想到整体,尽可能利用我们大脑的生物规律,发掘自身的潜力。
欢迎访问作者网站:https://pmhuiyilu.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