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个养育子女的母亲,会不会与子女争呢?
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会不会与家庭成员争呢?
我们可以暂时把圣人理解为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母亲,他是一个为了家庭,无私奉献,不计名利和个人得失的一个人
嗯这样的理解比较有代入感
把圣人理解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一个养育子女的母亲,
他就像江海,有容乃大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首先安排好的是子女,然后才是他自己
这样一来,你就比较容易理解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读老子道德经,我们如果把老子讲的圣人理解为家长,母亲。
家长一心一意为全家人服务,劳苦功高,即使在一个家庭中居于上位,而家庭成员绝对不会把它看成压迫他们的人,
真正的圣人是养育我们的人,他们对我们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圣人啊,比如就像母亲一样,处于上位,养育了子女,而子女不会因为父母是一家子长,觉得他高高在上,压迫了他们,这就叫圣人处上而民不害,
圣人处上而民不重。修子与身其德乃真,天下乐推而不厌,
推而广之,如果把这种精神,运用到治国理政方面,圣人治理国家,圣人就好像一个大号的家长。
治国理政,权高位重,虽然有调动天下万物的能力,却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却对外物没有占有欲望,以百姓之心为心,思百姓之所思,想百姓之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对这个圣人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父母亲,我们崇拜的那些无私帮助过我们的恩人,我们社会上曾经涌现出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我们的革命先烈,我们都可以把它理解为圣人,
我们可以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阅历,以人注经。进而可以理解圣人
每一个家长,在他的家庭成员面前,他都是圣人
他为了这个家,无私奉献了嗯自己
作为回报,家庭成员也给了他爱。
我们的社会啊,就是要把这种家长的精神,母亲的精神,要把它推而广之,从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小家庭,第一步的拓展,建立一个家族,再进一步的拓展,这一步一步的拓展开来,结果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老子道德经里边是这样讲的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圣人不求功德,
就和家长不求功德一样,
没有哪个家长让他的子女给他歌功颂德,
不求功德的家长,得到的结果是他的子女会永远记住他,把祖先的事迹啊,告诉给后人,
这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