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手机电脑均未普及,也不知电子书的概念。
那时候,唯二的读物,一个是妈妈从学校给捎带回来的小学生天地,另一个则是给我买的一本作文书。
这俩读物陪着我一天又一天。
后来初中了,同学多了,有书的人也多了,看的书也能多一点,借为主。
再就是高中,学业任务上来了,读的书少了,好像那时候觉得读书带有一点罪过感,在浪费时光,没好好的充分使用时间去学习。
可能,也是当时成绩总是不上不下,给自己找的一个心理安慰,你看,我这么爱看书,都忍住了,说明我努力学习了。
如果这时候还看着书,考着一般般,心理上就会不停增加失控感和歉疚感,看吧,都是看书惹的祸。
于是,书聪明的,躲了。
写到这儿就会想起一个笑话。
其实,不能说笑话,这样就不够庄重了。
是愿望。
对,我有一个愿望,甚至到现在,这个愿望还一直存在。
就是,当一个图书管理员。
我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但从我有印象,起码高中时候就有了。
当时想的很简单,忍住先不看,以后当一个图书管理员就好了,可以想看哪个看哪个,想看多少看多少,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
看吧,这一看,就是涉世不深的人想的。
真要是当上了图书管理员,估计白日里上班的大多数时间都应当是在整理归类书籍,或者扫码登记借书或还书,再有剩余时间可能就是做各类工作汇报或总结。
哪里还有那样子看书的自由。
有一年的春节,几个兄弟姐妹闲聊,表格突然就跟我说,你记不记得你有个愿望?我说什么?
他噗嗤一笑,说,图书管理员。
啊?什么?我这是什么时候跟他说了的?我俩更多的交集是在初中,一个班,还做了一段时间同桌,大概是那个时候,不设防,露底给他了吧。不然,哪里能够给他这样一个,多年后笑话我的凭证。
这样看,这个愿望能够追溯到的最早时间是初中了。更大概率是初一----初二那个期间。
但是,说实话,就是到现在,我对这个愿望仍然是未曾放弃。就包括偶尔浏览招聘网站,只要看到图书管理员,都会忍不住点进去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条件。哈哈哈,果然还是归来仍然是少女呀。
话题扯远了,回来回来。
等到上了大学,学校里果然有个超级大的图书馆,当然这个也是我提前踩点了的,填报志愿之前,看大学介绍,我就特意寻找了有大型图书馆字样的大学。
可真到了学校,活动多,自由多,书,反倒看的少了。
到现在,都有些不理解当时的自己,那么多时间,那么多自由,又那么多书,不应该是3*3*3=27么,怎么反倒成了3-3-3=0了呢?
反倒是实习后,还特意买了个MP4,看电子书,当然这个时候看的可不是啥人文书,纯粹的各类言情读物。
给眼睛看的戴上了眼镜。哎,后悔不迭啊!
一晃,毕业这么多年了。
现在也一步一步靠近不惑之年,反倒是捡起了书,愿意看,有时候没有那么多自由看纸质的,又舍不得投资太多纸质的,家里当然也没有太多空间来摆放。于是,第一时间总是先上了电子书。
只是,说不清的感觉,总觉得电子书看着,有几分不对劲,没有纸质书看着痛快,畅快,舒服!
今天上午,正巧打开了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突然,就有个感受喷薄出来,哦,对了。知道了。
纸质书的字体大小是基本固定,版面也是固定的,所以,视线范围内,这一个页面是清晰了然的。
电子书呢,倒是自由,字体大小可随意调节,但是,受限于屏幕,字体大了,一页就看不了多少行,字体小了,又满屏犹如密密麻麻的蚂蚁,让人揪心。
始终,缺了纸质书那种大气的感觉。
它每页的内容定在那里,就已成格局。
心随着书页的翻动,沉浸其中。
手随着纸面的触摸,和书中世界连接。
于是,马上拿起手机,下单了。
好。
那就纸质书看起来。
好。
那就当自己的图书管理员。
闲记于25年11月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