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万物生灵
芙蓉镇,那个关于没有信仰的年代

芙蓉镇,那个关于没有信仰的年代

作者: 北堂书抄 | 来源:发表于2017-01-29 17:05 被阅读42次

      看了《芙蓉镇》,谢晋导演的,编剧就是王朔曾经扬言说,要是非逼着每个人都必须有个偶像的话,他就选的阿城。电影从小人物的视角去反应那个时代,有点张艺谋《活着》的感觉。一般看电视电影,人们,尤其是中国人,喜欢区分个是非曲直,总的分出个好人坏人。其实,那种没有信仰的年代,人真的无所谓好坏,卑躬屈膝也好,嚣张跋扈也好,无非只是为了活着。人们普遍没有心,也不敢有心,唯唯诺诺,趋炎附势亦或是为虎作伥,都只是为了一息尚存。正如影片中姜文所说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奶奶算是完整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她的总结就是:人整人。简单的三个字,道出了那个年代里的所有不得已,不整别人,你就难以活下去,是人皆可整,不整难为人。当生存这一基本权利受到威胁的时候,人竟也可以不再是人。政治电影有时候得先清楚其背景,史书对这段的描写都不足以去看。当然,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把戏每个朝代初期都有。借刀杀人那一套在统治者那里玩得是炉火纯青,这都能从很多小说里得到还原,除了名字不是真的外。以前一直以为,老子描绘的小国寡民太过于原始,他老人家估计只看到了那种表面的和谐,忽视了这一生产关系是受生产力极端底下,人们不得相偎取暖的情况下造成的。现在想来,他老人家真的是具有无上的智慧啊。你看几千年前的雅典,正因为地小人少,居然玩起了民主,一两百号人,找个山头一坐,讨论下明天是去捉熊罴还是下河捞鱼,然后举手表决了各自回家。政治可谓是相当清明。选个领导,张三还是李四,就张三吧,这家伙跑得贼快,上次那兔子就他逮的!类似于这样,也不用什么差额选举。

       国家大了,就要有维护这个国家的强大的国家机器,监狱,警察就出现了,人多,意见难统一,就出现代表了。而且最害怕反对的人聚众,只要有一小撮,足以翻起滔天大浪。所以越大,就越是专制了。所谓政治能左右一个人,也就来源于专制,才使得那个没有信仰的年代得以出现,最大的代价就是文化的断层,几千年的文化,差点就付之一炬。那句常说的上下五千年历史,竟也成了打脸利器,也许,新生代的我们,都没有文化。正如韩寒所说:上帝派出和平鸽,却被人类煮汤喝。我们在动荡年代,不仅把和平汤喝了,连文化和底蕴,也都吞得只剩渣了。

相关文章

  • 芙蓉镇,那个关于没有信仰的年代

    看了《芙蓉镇》,谢晋导演的,编剧就是王朔曾经扬言说,要是非逼着每个人都必须有个偶像的话,他就选的阿城。电影从...

  • 《城北往事》——关于那个年代的S镇

    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也逐渐盛行了起来,于是s镇的一部分年轻人背上行囊离别父母...

  • 看老电影

    最近看了几部老电影:《牧马人》《巴山夜雨》《芙蓉镇》 那个年代的演员,演技真是高,故事和性格全写在眼神里,一言一行...

  • 七律。正月初三游湘西芙蓉古镇感赋(朱贵平)

    正月初三游湘西芙蓉镇,入住 土司别院,看电影《芙蓉镇》有感 朱贵平 芙蓉镇映《芙蓉镇》,物是人非思渺然。 官论高低...

  • 「写给断浪的第四封笺」既然来到这个世上,无论怎样都要活下去

    作者:若水君之 最近回顾了一部老电影叫《芙蓉镇》在那个受尽迫害的年代,好人被逼成坏人,说着一些口不对心的话,在当时...

  • 从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谈电影《芙蓉镇》对小说的改编

    古华的小说《芙蓉镇》, 讲的是“芙蓉姐子”胡玉音在上世纪六七年代的悲欢遭遇,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中,反映了特定...

  • 芙蓉镇

    如果说看电影《芙蓉镇》给我更多的感觉是激愤,那么盛澄华先生的罹难,则给我的是一种沉沉的令人踹不过气悲恸。 记得在看...

  • 芙蓉镇

    上次看完《茶馆》对二战前后的这段历史有些兴趣于是接着看了另一部历史神片——《芙蓉镇》。 《芙蓉镇》是一部由谢晋导演...

  • 芙蓉镇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着 宁折不弯,宁弯不折。折或弯,是个严肃的问题。我推崇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现...

  • 芙蓉镇

    一年四时八节,镇上居民讲人缘,有互赠吃食的习惯。 她不是承袭了什么祖业,是饥肠辘辘的苦日子教会了她营生的本领。 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芙蓉镇,那个关于没有信仰的年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sc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