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六方面体现
第一,能够独立和主动学习,并能就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验证。我的理解是,能够明白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能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反馈改变自己的学习行为。
第二,能够进行合作学习,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诠释。
第三,能够质疑,并能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第四,能够把新知识的理解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能建构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第五,能够综合自身的自主行动、个体发展以及生活意义进行反思和批判,对自身行为的动机、目标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第六,具有学习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是为了自身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探索而非其他功利性的目的。
二、高效课堂的10个关键词
1.教育是人学,是心性之学
教育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意味着教育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一方,并不存在“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一说。
2.自学
教育是主体间的行为,而学习和发展是主体性的行为。表现为四点:
(1)只要主体不参与,学习就没有真实发生,自主意愿去学习,内在动机强烈
(2)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学会等待和陪伴
(3)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只能帮助但不能替代。
(4)所有外在条件只为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系统。
从本质上讲,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学,教师的教不过是自学所需众多的外在条件之一,放大自学的作用,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
3.学情
4.组织
凡紧密型组织,其强大的核心凝聚力一定来自其自身的组织文化,既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群体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文化内化的过程是漫长、繁琐、乏味的反复过程,也是组织建设中最考验信念、策略和执行力的重要一环。
但对于高效课堂处于高级阶段的学校,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组织作用的发挥,。因为一方面组织成员可以最快地产生心智共生,但在一个强大的组织中,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受到限制。
5.展示
没有展示、展示不充分或者展示流于形式的课堂都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展示可以分为小展和大展,小展即小组内部的展示,大展即组间展示。高效课堂创建初期(或小学低年级),尽量多用大展,将小展作为大展的准备阶段;对于高效课堂的创建中高级阶段(小学中高年级),要逐渐压缩大展,放大小展,追求课堂的立体化推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