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董老师的《人对爱的需求》什么叫做需求,人对于爱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爱,也需要爱别人,这是人的天性。
对于施爱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的话,会有的症状
1.心在空中飘着
2.心无所属,身心分离,坐卧不安,起身难安,向在曹营心在汉
3.身心不宁,无法集中注意力做有价值的事,
4.怒
原来每个人都需要施爱,都有这个需求。我一直以为,有些人只会索取,其实不是,这些我看起来只会索取的人,其实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让我们看起来不是爱罢了,他们的施爱是以他自以为是的方式给别人的,也或者是他自己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了他无法去施出他的爱。
比如说我爸吧,他对我的爱小时候觉得我这个小孩很聪明,很有个性,很可爱,他很喜欢我,上学的时候我成绩不错,他对我寄于厚望,觉得自己一辈子就这样了,所以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了,我学没上完,他很失望,然后又想让我挣钱,和我聊天不聊别的只聊钱,这难道是他表达爱的方式 吗?
还是他认为只有钱才代表爱,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在学健身的时候,那时候是问我爸借的学费,学习期间也没有收入,我爸我妈 和我弟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学校吃得怎么样,缺钱不,那时候好像又回到了上学的时候 ,很关心我,但 我一上班,我爸就变成了让我一直挣钱,当我不能挣钱的时候他会对我很关心,当我能挣钱的时候他只谈我能挣多少钱,其实他和我聊工资没错,错的是他只和我聊钱的事,一点不关心我,所以讨厌的不是他只谈钱,而是他不关心我,所以内心真正令我痛苦的不是钱的事,是他对我不关心,可能是他觉得我长大了我特别独立,他觉得年轻人的事他也不懂,不了解,也不知道从那里开始问,也或许是他不擅长交流谈心,习惯了不交流的生活,我们一家人的相处方式就是不谈心,就是在一起吃吃饭,所以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较什么劲呢。
我妈呢,她也没有错,别人咋样她咋样吧,看别人都疼儿她也疼儿,后来可能我的脾气也大,她也说不了我,我内心从小也不尊敬她,因为她说话很恶毒,深深的伤了我的心,我想我心底对她是有恨的,现在年龄也大了,她儿呢,平时在外地,打电话给她也少,她也没有朋友,亲戚也不联系,我离家近,所以对我比以前好点了,有时我能感觉到我回家后她想和我拉近关系,找话题和我聊天,可是我就 是和我妈亲近不了,小时候她对我说的那些难听的话让我忘不了,从理性上我对她好,但从感性上我还做不 到。
不管怎么样,没有我妈和我爸,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我,虽然 我觉得他们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但是谁又是没有被伤害顺利长大的呢,也许我会认为我受的伤害太大了,父母根本就不应该那样对我,但是那个年代谁又知道如何对孩子做才是正确的呢?所以每个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家长各自按照自己独家方式来教育孩子,我就被上帝派到了我爸妈那里,虽然童年伤害很大,但我的坚强,乐观,积极,向上,智慧,也是他们给我的,
当我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也是父母给的,我应该感谢他们,有些暗思维会影响 我只看到事物不好的,但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的正向思维在起主导作用,暗思维也没什么不好,他也是我的一部分,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以前环境使他存在于我,他也陪我一起渡过了些岁岁月月,凡来到我身边的都是我的朋友。暗思维也是。
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有弊端也有好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爸是从来不束缚我的,所以能使我有自己的性格,做自己,有人的灵性,没有受到打压,这是做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性,他帮我保留下来了。多么幸运。
人对爱的需求,有施爱和被爱,如果两种得不到满足我们的身心都会处在不舒服的状态,所以我们不仅要施爱也要学会去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