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传统

作者: 一两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23-11-01 12:00 被阅读0次

很多时候,我发现在日新月异的当今,自己像是一个从古时候穿越而来的人。

与当下开放式的文化输入相比,我过得多少有些含蓄。

这也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正在摈弃的东西别人却视若珍宝,而外来输出进来的东西恰好是他们所要抛弃的。

我并不觉得传统的东西就一定不好,当然有些必须得摒弃,但多数对于我而言,其本身的意义却还是那么美好。

就如同把一个风姿绰约的古典女子放到未来的世纪,她精致的容貌和行为举止依旧还是那么的美,只是这种美呈现的是一种典雅的风格,不太被现代的审美观和形象概念接纳而已。

说到底,美好的东西即便年代久远,但是其精髓却始终可以成为永恒。

我不能完全定义自己是一个怀旧的人,但是我却很喜欢那些穿透着人文情怀和智慧的古典风格。

可能有人会说我古板,都什么时代了,还谈传统?说古典?我也不想反驳,但我坚信,它其实就是一种智慧。

只要大家稍微留意一下,你会发现能把传统本质的东西做好的,做现代的东西一样也不逊。

举个例子,影视方面,拍古装剧内陆一直都是偏于现代化多一点,这也难怪,有了威亚,刀光剑影都不怕,飞檐走壁都是常有的事,可是那一招一式还是很刻板的显示了威亚隐形下的伸缩能力好。

相比港视的TVB则不同,每次看TVB的古装剧都能有一种古典的感觉,不管是人物妆面还是背景配乐上,都刻画得很符合那种时代感。

抛开古装剧来讲人家古装剧能引人入胜,现代化的时装剧一样也能独领风骚,人家古也古得好,今也今的佳,你怎么看?

偶有朋友请我吃饭,其中有建议吃西餐的,其实我吃西餐较少,但又不能扫大家兴,便还是去了。

那天回家之后,我在微信里看了一篇关于“筷子”的文章。写的真的是很精彩。

其中作者表达的观点与我刚刚吃完西餐后的感受不谋而合,看了之后,我突然有种很酣畅的感觉。

看了文字我才知道,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

为何取这个长度呢?原来我们聪明的祖先用这个食具造就的是一种文化,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如今有很多人都很崇拜西方的文化,这些范围甚至囊括了衣食住行。

就拿吃饭来说,他(她)们就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用餐,觉得他们那种姿势及仪态优雅而有品位。

可是,当他们学了这些方式之后也只是偶尔的用用。你看见过在日常生活中每一餐都用刀叉吃饭的中国人吗?如果有,那肯定是奇葩!

虽然我们要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来增加自个各方面的进步,可是有些东西反而会让我们“邯郸学步”。

一个民族有着自己这么源远流长的文化智慧,在这一领域是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又不是什么陋习,何必效仿?

我不排斥学习别人先进的文化,但是在固有基础成熟的情况下适不适合,我们更清楚,这也难怪明末清初抽大烟也是一种世俗的“流行”,剪辫子,穿西装,说英文,即便你移居了,可骨子里,你流的还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不然,那不是“崇洋媚外”才怪?

能把筷子都寄予成一种文化,这是多么智慧的表现?而探究饮食器具的文化,相比之下,筷子文明史的诞生显然要比刀叉早的多。

在古时候,人们宴请宾客也称之为“吃酒”,为何称“吃酒”?因为主题也必须有饭菜才成“酒席”,说到吃,必然离不开筷子,“吃”与“喝”同样重要,这也是应了那句“无酒无菜不成席”之说。

再看看西方人的餐具。

刀叉是冶金技术成熟以后才有的用具,而冶金术的发明却是在十五世纪。在刀叉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作为就餐用具之前,西方人其实是用手来吃饭的!

十五世纪西方人才开启饮食器具文明!相比之下我们聪明的祖先在第一个朝代开启之前便弃用了双手取食的陋习,改作筷子。

这样的文明程度比西方早了好几千年。要说文明,不仅仅是指现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而是一种行为规范民族富强综合素质的准则。

然而,对于筷子这么一个平常的器具,它被寓意“七情六欲”外,其实还有更深的一种文化在里面。

筷子有两根,称呼却是一双。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给我拿一双筷子”,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不用说,那一定是外国人。

为什么筷子明明是两根,却叫做一双筷子呢?其他东西,例如牙签,木棍……都只可以说一根两根,却不适合叫“一双”?

这里其实包含了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

今天的社会很多人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丢掉了一些原本质朴的东西。

物欲的横流和现实的价值观对这些悠久的文化造成的冲击也是一个原因,很多光怪陆离的事物在干扰着我们的客观判断。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即便你信奉佛教,那也不是中国诞生的。我笑了,信仰并不需要那么广义,难道教派就是信仰了么?

信仰不一定是你信奉什么教,而是一种支撑人精神层面的力量,它可以是艺术,也可以是臆想,哪怕是沉寂在心底深处坚信不移的浪漫情怀。

因为想想这些东西的存在,便会觉得一切都很美好,这种美好的东西甚至能给你带来某种巨大的力量,这种情感寄托足以视作一种信仰的追求。

古人的四雅是琴棋书画,当然,你可以不知道遗迹三山,四大名绣,声乐五音,文体六义,珍奇七宝,玄学八卦,书法九势,十大名茶。但是这些传世的文化在至今也不能完全脱离其中。

西方有玫瑰花和郁金香,但中国也有牡丹和金菊,东方和西方的文明都是竞相开放的花,各有特色。我们要生活在我们自己的信仰里,而不是一味的效仿他国和他人。

慢慢体现一下,你会发现,其实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很美好的信仰。

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变迁,我想我骨子的这些东西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坚持,这不是老套,也不是恋旧,更不是迂腐之心,而是我喜欢这种层面的感觉,因为它们本身就很美好。

相关文章

  • 论传统

    传统是个什么鬼?有些需要保留,有些就算了吧。那些建筑那些礼仪不过是维持虚伪的荣耀罢了。 放眼熙熙攘攘的世界,不问苍...

  • 《天道》摘录

    论神 论佛 论传统文化 论男女 论道 论人 论法律、道德 ...............................

  • 哲学与生活

    西方传统哲学以知识论为主体,中国传统哲学则以生活论为主体。 虽然西方传统哲学以知识论为主体,但是生活哲学却也以不同...

  • 信仰与神秘的"神"

    我们地球上的人,按信仰可以分为有神论和无神论。二十年前我是无神论,今天我不反对有神论,也不反对无神论,但从中华传统...

  • 更思辨的实在论Ⅰ

    在本节中,哈曼介绍了观念论的对象引导传统;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同偶因论的契合。 一、观念论的对象引导传统 胡塞尔 尽...

  • 传统模式与直销模式

    论压力 这些年,直销企业也渐渐增多,很多传统企业也涉足这方面,有些传统企业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分公司,采取直销...

  • 还是《传统十论》

    这次没有图片,因为还是发过的那本秦晖教授的《传统十论》,是的,我还没读完。 上次笔记中说读了序言就有“朝闻道夕死可...

  • 论传统文化

    横看巍峨高山,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纵观历史长河,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阅国学经典之作,习古来圣贤之笔,思今日作文之风...

  • 渠道论--传统渠道

    1;中国传统渠道的现状与弊端(说起渠道,每个人都在接触渠道,不管你是做什么行业,在什么领域,都与渠道挂钩。营销学中...

  • 论传统与诫命

    马太福音第十五章,整章分节为四个部分 论传统与诫命 (1-10) 论人的内心 (10-20 ) 外邦妇人信心的考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论传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zw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