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谈
关于盗版的思考

关于盗版的思考

作者: shimmery | 来源:发表于2016-03-29 07:08 被阅读208次

因为自己正在追的几本(盗版)小说开始或者考虑开始激活反盗版机制了(听说是加入乱码或者先更新假章节等盗版站的爬虫爬完了以后再更换成真章节内容),但是有的用户(正版用户)建议说不要,因为这样其实也会影响正版读者的阅读体验。

所以特意上“知乎”搜了一下相关的讨论,当然大家的一致态度是要支持正版的。尤其是为什么明明有盗版网络小说看,还有人花钱看正版?问题下的答案。当然,答案中(以及评论中)也看出还是不乏为之洗地的,比如这个问题本身,比如认为正版太贵不值得花钱等等。

我并不是想为消费盗版而洗地,只是从研究出发希望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文献支持,但我相信还是能找到相关论文的):

  1. 在“盗版成本极低,追究成本过高”的现实背景下,一味宣扬正版消费的正义性或者使用(尚不完善的)反盗版机制其实收效甚微,那么这样的行为(甚至有时会比较激进)是否可取?
    对于某些对象在某些特定阶段来说,“盗版”的存在事实上是有可能成为其传播的助力的,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推动力?
  2. 不可否认当代人的版权意识已经比十年前要强很多了,这就说明,消费者的正版消费观念应该是可以被培养的。那么,应该如何去做?
    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其实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也存在被利用而服务于实质性垄断的情况。但如何去修正它目前还没有定论,在此前提下有什么好办法兼顾知识产权和创意自由?

需要声明的是,我从来不认为盗版有理,同时自己和很多人一样也看盗版书,下盗版视频,用盗版软件。当然,“如果人人都这样,那正版就没有活路了”的道理我也懂,但如同大部分用户一样,我们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如何有效的让这部分人(包括我自己)跨入正版消费者的行列,其实正是我想要研究的课题。
——致正准备喷我的读者们

“盗版”消费的动机

我们为什么会去用盗版?我认为这当然是人的趋利心理的影响。就如同我们买东西会比较价格一样,这里有3个需要衡量(或博弈)的因素:消费对象对于消费者而言的“相对价值”,消费者需要支付的“代价”,以及行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1. 相对价值:之所以强调“相对”是因为这个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比如PS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不常用且能够被替代的软件工具,但对于专业美工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工具,因此对二者而言,PS的“相对价值”是不一样的;
  2. 代价:包括但不仅限于“金钱”,也可以是“时间”,“隐私”,“无形的劳动”等等。“代价”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看重金钱,有的人珍惜时间;
  3. 潜在风险:是指进行此交换所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法律约束,道德拷问,以及舆论谴责等等。当然,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

在正版消费行为中,“潜在风险”几乎为0(仅包括上当受骗的风险),因此消费者通常仅需要考虑“相对价值”和“代价”是否均衡,如果东西很好,或者对消费者来说很值得,那么他就愿意支付相应的“代价”来直接获取该物品。

但是,如果同样的物品,“潜在风险”很小(法律约束不够,道德修养不足,舆论监督缺席或者不care)的情况下,由于此时盗版消费行为的“代价”远远小于其对象的“相对价值”,因此消费者必然会选择消费盗版。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盗版的对立面不一定就是正版消费,因为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选择不消费。
因此,我们有如下几种方式来引导消费者:

  1. 提高“相对价值”。比如真iPhone就比山寨iPhone好用,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视听效果更好,再比如起点的VIP用户可以有“月票”,可以去“打赏作者”,可以当“盟主”等等。但是,这一途径相对很难;
  2. 提高“潜在风险”。我们可以颁布法规和惩罚措施来提高风险,但这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或者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强化消费者的道德自律,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同时,这一途径很可能导致消费者选择不消费,所以还需要辅以培养消费习惯,使之变成生活必需品;
    3.降低“代价”,或者将“代价”多元化。“降价”不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单独使用的时候,因为正版几乎永远不可能比盗版还便宜,所以“降价”通常要配以“相对价值”的提高,或者“潜在风险”的提高。“多元化”其实已经被应用了很久,比如App中的free-mium(免费+内购)模式,是将用户的消费及其获得的价值进行了分级,在选择上产生多元化;再比如现在的免费网游模式,是利用了免费玩家所提供的“存在感”来提升游戏对RMB玩家的“相对价值”,从而提高了这一目标消费者群体所能付出的金钱代价,而对应的,免费玩家则付出了时间上的代价以及挫折感的代价。此外,“代价”也会随着时间的前行而逐渐降低。比如当前国内正版消费的上升,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入的实际消费能力的提升是不无联系的。

“盗版”的助力及其适用范围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小说的“盗版”现象,其实在初期是推动了网络小说的发展的。首先当时(2000年前后)的社会环境是网络小说写手几乎不可能获得版税收益,他们写作也没指望能够赚到钱,能赚到名声就挺好了,反正也就是好玩。极少部分人有能力去尝试台湾市场的繁体中文版出版途径,也许能够赚一点钱,但在大陆市场,实体书都全部是盗版的,更别说网站了。

如果没有盗版市场,台湾BBS小说(网络小说前身)只有极少数能够流入内地,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人非常小众。Internet在内地还处在拨号上网阶段,能够负担网费支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会很有多人愿意去为网络小说付费。毕竟,同样的钱可以拿来买正规出版的纸质书,质量比起不知名的作者贴的“非正规出版物”更有保障。那么可以想象的是,网络小说会一直存身在BBS或者论坛上,仅在小众群体中间流传,特别好的作品寻求出版途径,也只有这些小众群体会去购买。

比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样的作品,具备大众娱乐特征,篇幅也不大(所以出版成本不高),最重要的是已经在台湾市场火起来了,所以才被引进国内市场。但痞子蔡毕竟是少数,从网文界成功进军传统文学界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

只有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奇怪的土壤环境下,写手们甘于做奉献,读者们惯于看免费,加上初期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出现,所以逐渐扩大了影响,从小众市场变成大众市场,同时也建立了读者的阅读习惯。

有了大基数的读者基础,大大小小的公司才真正开始注意这片处女地,开始想办法从中牟利。比如“免费+广告”,比如用手机话费付费阅读,直到最终“起点”的VIP制度获得大成功。这个试错过程是渐进的,是不断“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的过程。成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但必须有前仆后继的开拓者们一直坚持尝试,而坚持尝试的前提,则是大家都相信这里面是有利可图的,这个“利”,就来自读者基数。

如果没有盗版,可能就没有这个读者基数,也就没有这个市场可能性,也就没有那么多开拓者的坚持,2000年后也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自然也就没有网络小说的今天。

所以说,对于一个非必需品的市场来说,用户并非是面对着“盗版”和“正版”的二元选择。“盗版”能够将“非用户”吸引到用户群体中来,以建立有效市场。只有有效市场建立起来了,“打击盗版扶持正版”才有实质效果,否则大家都是一场空。因此这里有两个条件:

  1. 非必需品市场
  2. 未建立有效市场

微软windows起初在内地不管盗版的行为,也是基于此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外不用Maya而用Blender或者Cinema 4D,其实就是因为后者是可行的替代品,而且很便宜甚至免费,所以他们其实并不是Maya的有效用户,因为他们选择了“不消费”。

“盗版”的推动力在市场已经建成的时候就会消失,因为这时“盗版”会大幅度削减正版收益,且造成恶性循环(没有收益-正版质量下降-更没有人愿意购买)。但对于已经形成免费习惯的盗版用户来说,扭转这个惯性是很困难的。

Windows所选择的方案,是一方面强化法律手段以强制政府/大企业去购买正版,另一方面推出相对便宜的“家庭版”以吸引普通使用者。

起点选择的方案,是一手打击大的盗版站,一手用各种花招吸引人消费,外面还有更大的一手来推动网络小说的版权运营(IP),且IP才是收益的大头。

网络音乐的方案,是先利用优势资本提供更好的免费服务,逼死小而众多的盗版竞争者,然后集中法律力量,敲掉大的盗版竞争者,最后缓慢而逐渐对部分内容进行收费。

如何在不妨害市场的前提下打击盗版

因此我认为对盗版的战争必须在不伤害市场的前提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尚未建立有效市场的行业,直接打击盗版不仅成本高,而且收效微。

对于正版方来说,如果打击盗版的成本大于打击后正版销售的提升,那么打击其实是无用的。君不见那么多游戏被山寨,真正站出来维权的也就只有最有名的几家,且维权的对象必然都是已经借山寨成功牟利的主体。

网络小说也是一样,特别在意盗版网文的写手,大多是处于中流且对于版税收入尤其在意(比如全职创作者),因其收入受到盗版侵袭最烈。刚入行的小写手们能够获得点击就已经很开心了,而大神们早已不在意订阅这些许的收入(这一段略有不妥)。而网络小说创作的未来,我认为还是在于IP向周围产业的辐射,而非订阅本身。

对于我个人而言,如果有一天盗版小说全部都死掉了,再也找不到了,也许会有那么几本书我会去订阅正版直到完结,但一定不可能如现在这样,同时在追十本以上的作品。因为阅读这些文本,和在手机上打两盘CR,或者电脑上看几节视频都是一样的娱乐,没有了A自然会去做B,本质上没有区别。如果要我付费阅读,我还不如先把书架上买了还没来得及看的纸本书看完呢。

如果是想要看的盗版电影都找不到了,我想我会去订阅Netflix或者升级我的宽带套餐来包含HBO之类的网络电视频道,然后去电影院的频率会增加到一个月1~2次,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但如果是Windows和Office彻底反盗版了,2年内我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学校提供5台Office安装名额,但之后我一定会去买至少一套正版Office安装在工作电脑上,然后更加热衷于在备用机或者平板上使用google docs和有道云笔记之类的辅助应用。我应该不会转到Mac平台,一来Mac虽然系统免费,但软件应用还是要花钱的,二来我习惯使用的软件在Mac端的支持并不是太好,三来周围的环境都在用Windows,我一个人用Mac会造成诸多不便。

以上三段代表了我在选择盗版和正版的策略,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选择。网络小说属于“不消费”的选择,电影大部分属于“寻找替代消费品”,对Office则由于其是“必备品”且“替代品体验不够好”而最终选择使用正版。

正版消费如何能在博弈中胜出

  1. 在这个选择的博弈中,正版想要胜出绝非简单的反对盗版,而是根据主体的特征不同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2. 让自己体验明显占优,同时确保获取代价合理
  3. 使用免费策略以对部分消费者达成“体验明显占优”的的条件
  4. 多样化消费代价
  5. 将消费碎片化,系列化
  6. 让自己成为必需品,然后再强化法律约束和舆论监督
  7. 利用规模效应和聚合效应,使消费者对平台产生依赖性,进而愿意消费平台上的正版主体

在这些措施中,多样化系列化平台化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多样化和系列化都可以降低“代价”,而平台化则不仅提升了“价值”,还增加了“风险”(因为平台主体远比创作者主体要强大得多)。

相关阅读:


[知乎]为什么纵横中文网的付费小说保护不用图片?

相关文章

  • 关于盗版的思考

    因为自己正在追的几本(盗版)小说开始或者考虑开始激活反盗版机制了(听说是加入乱码或者先更新假章节等盗版站的爬虫爬完...

  • 关于盗版

    说到盗版 我觉得但凡一个作品 都有作者的个人风格在里面 这是作品的DNA 能分辨的自然能分辨 分辨不出来的给...

  • 【Day8-林少生】反过来想想

    昨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文化产业,然后讲到了关于盗版的一些思考,这次之前从来没想到过盗版的存在是也对文化产业的推动,...

  • 关于盗版的看法

    我经常很疑惑盗版的定义是什么。 百度给出盗版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对其复制的作品、出版物等进行由新...

  • 关于盗版游戏

    最近有人炸群,强制一个QQ小程序萌兔乐翻天下架,说是盗版了另一个游戏皇室战争。 我觉得根本就不可能。 他们都说谎。...

  • 关于正版和盗版的一些思考

    在某网站的首页上看到一篇推荐软件的文章,末尾附上了下载破解版的链接,觉得很不合适,甚至对这个网站也连带有了坏印象。...

  • 教育行业的一些小思考

    看了两位产品大神的文章,一篇是关于信息流,一篇是关于课程盗版。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教育产品连...

  • 一点关于选择正版游戏和盗版游戏的看法

    关于盗版游戏这种事,我本身是支持正版的,但我也很多游戏也玩盗版。 原因如下: 1、“理性经济人”是微观经济学对人在...

  • 罗小胖第三十五章

    论盗版 互联网时代,盗版无所不在,一个转发一个赞,都可称作盗版。线下社会盗版问题也非常普遍,盗版音乐,盗版书籍随处...

  • 关于盗戒与盗版的随想

    使用盗版这个行为,放到佛教的观点上,我感觉和吃肉差不多。 一说起佛教徒,大众首先想起的大概就是“不吃肉”、“隐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盗版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fs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