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在背后评价别人,给人第一感觉就是见不得光,不是君子之为。如果我们对某人有好的评价,当面说的效果肯定比背后说好,对他的帮助也会更大。如果在背后说的是不好的评价似乎更容易被传播甚至误传,让不怀好意的人有机可趁。这样,无形之中就破坏了人际关系,更别谈对他人的帮助。
所以不背后评价别人,不仅是有素养的表现,更是有智慧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修行。
可见,说话是需要智慧的。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说话就是一次能量传播的过程。如果我们说出的是认可、鼓励、赞美他人的,我们传播的就是正能量,而他人也会因此更加自信。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说话的能力、也要注意说话的场合。
我之前常会由着自己的情绪说话,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因此给自己带来了一些人际交往的阻力。当我意识到说话是有能量的,开始谨慎地说话。在说话之前,会问问自己,说这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舌之快还是可以帮助到他人?如果发现是前者的话,我就不说了,如果是后者,还要考虑说话的场合是否合适,总之,让自己说的话,成为利他的行为。
大家听了上面这番论调,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呢?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细数今年已经近半的日子,在与女儿的相处的日日夜夜中,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有多少与我当初的想法相左?又有多少次,在事后后悔?
第一次听《了凡四训》,正讲着50岁的蘧伯玉,反省49岁犯下的过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古代读书人,论修养和品德肯定比现代人高出不止一点点,尚且如此。而久未读书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加强修炼?
冥冥之中,提醒我,要勤加反省,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