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市12期教研课题开题 。路狂堵,原本15分钟的路开了40分钟还没到,堵在离发展中心一公里的地方一动不动。眼看时间就要到了,我没有办法,跳下车,共享单车都找不到,我只能背着电脑一路跑过去。
课题组成员到了一些,我到了之后立刻邀请专家来开始开题论证。论证的专家是张蕴琨教授、江宇教授、陆伟老师。我先大概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思路、方法、前期的工作,并提出了我们的困惑。课题组胡星光老师介绍了调研 的情况、张雪莲介绍了文献研究的情况。
张教授问我到底要做的是什么?我回答就是每天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然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传视频,老师看视频再进行反馈,通过这种形式促使学生进行锻炼。再追问我到底是要建平台还是做案例,我回答做案例,因为我觉得平台我们的技术水平做不了。张教授说工作和研究是两回事,工作可以面面俱到,但研究就要深入细致。这一点是我的死穴,我发现我写文章也好,做课题也好总是想面面俱到,然后越做困惑越多,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能及。所以我还是坚持说要做案例,我们就做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陆伟老师建议我们做平台建设,因为他有现成的平台资源,在小学也实践了一段时间,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宝应的时候我就很倾心这个平台,如果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帮我解决我研究中的几个困惑。我们可以成为这个平台的初中实验学校,但最大的问题是平台的使用和维护经费的问题。课题属于发展中心,钱谁出,头大。看王老师能否找几个实验学校出钱。
江宇教授说市级重点课题大群体不适于做案例,她认为我们看可以做特殊学生例如肥胖和感统失调的学生的运动干预,最好还是做陆老师的实验学校,做平台研究目前国内比较领先,可以出好多系列文章,讲的我很心动。她认为调查和文献不属于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但是以前的专家给我们培训的时候特地强调了这些都属于研究内容。最后我们多次商量后决定把文章的标题中的案例研究调整为策略研究。
说实在的专家论证完之后思路是清晰了很多,但觉得压力更大了,对这个课题能不能深入持续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