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开始听小影导师的《鼓励咨询自由书写课》,这一次有了不少新的觉察。

每个人的人生都从“足够好”开始,那时,你刚刚出生,除了哭什么都不会,饿了哭,困了哭,一切需求都靠哭来寻求满足。爸爸妈妈围绕在你的身边,随时随地的满足你的各种需求。所以,你因此获得了无条件的爱和关注,你不需要做什么,只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就可以获得这种无条件的爱。此时,你正处于人生的原点,处于足够好的状态。
随着我们的长大,每个人都会迎来某个时刻,某个“你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时刻。你从原点走向了负点,并因为某件事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你认为自己不够好。
“这是一种令人非常不舒服的处境。没有人喜欢感觉自己‘不足’。可以将这种处境看作是位于负方向上的一点······有些人称之为‘抑郁’。另一些人将之视为低自尊。无论你如何称呼它或对它有什么体验,这都是一个没有人愿意停留的地方,所以,处于人类的本性,你通过走向相反的方向,努力到达你认为的正方向,试图对你认为自己存在的缺点作出弥补。我们称之为过度补偿。”
鼓励咨询总是能带来新的觉察,今天第一课触发了我一段童年回忆,之前没有想起来的,今天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同时我也看到了当时那个小孩做的决定是如何影响了我的人生。
记得小时候大概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忘了因为什么原因,我自己去菜地里摘茄子。我之前没有干过这个活,出门也忘了拿个筐子或者袋子,就那么赤手空拳的去了。到了菜地,摘完茄子,发现问题了:我怎么把这些茄子拿回家呢?但是没有工具,我没办法,只好就拿那么两只手抱着往家走。路上遇到村里的一个姑姑,她笑话我缺心眼,不是个干活的料。我羞愧难当,回家的路几百米感觉走了很久。那一刻,我觉得我自己不够好。
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我都记不清了,比如为什么我会一个人去菜地摘菜,爸爸妈妈去哪了?回家之后爸爸妈妈说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唯有那个姑姑笑话的神情以及自己当时那种无地自容的感觉深深的烙在心底。现在想起来,还隐隐做痛。我心疼那个傻傻的自己,也心疼那个笨笨的自己。
其实这种感觉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过很多次,“不是个干活的料!”这句话也是我从小到大听的最多的一句话,邻居会说,亲戚会说,爸妈也会说。我不擅长家务,不会干农活,每当笨手笨脚的干点什么,这句话常常在我耳边响起。这让我内心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信念:我的确不是个干活的料!我就是不擅长干农村的活!并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离开农村。当我在心底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我就再也不为这样的讥讽和指责伤心难过了。
现在想来,在我求学生涯中,原来有这样一种力量在促使我努力,不禁感觉心酸又欣慰。同时也感谢儿时的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带我走到了今天,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
想对那个小小的我说:我爱你,就爱你本来的样子!哪怕你做的不够好,也改变不了我爱你的事实!同时,感谢你的决定,你知道它是如何影响我的人生的吗?如果你了解了,你一定也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谢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