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唐国明创造了红学史上一个新纪元
唐国明《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出版创造了红学史上一个新纪元
(本文作者唐国明近照)
曾日花费仅3.5元的唐国明说:“书与读者见面,是文学信念与对梦想坚持的见证。而这仅仅只是个新的开始。”
因为此书的正式出版,就意味着红学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红学”的目的与一直以来的精神就是找到《石头记》脂批提到的“百回大文”。虽然通过专家学人们的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找到各种在民间发现的残本,虽找到了79回,其67回与第81至100回却仍是残缺的。第67回虽然在蒙藏本与程高本中存有,但离曹雪芹文笔差距很大,虽然有曹雪芹文笔残存于其中。而第81回至100回又究竟在何处?通过我多年的阅读与比对,却发现被夹存在程高本后40回中。
当我在其中发现曹雪芹文笔时,我无比兴奋。我开始是作为一个读者的心态,为了自己这一生有一本能读一辈子的好书,却发现自己最喜欢《红楼梦》,可《红楼梦》却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残缺样子,所以我立志要使它完整,不能让它如同破碎的圆明园。既然发现了八十回后的曹文,我应当以什么方式把它们复原复活出来,在一次看电视中看到考古专家是怎样修复敦煌石窟古物的,因此受了启发,而开始以考古复原的方式修补复原复活发现的曹雪芹的文字。另外,把被篡改了的曹雪芹原意按照脂批对八十回后内容的提示纠正过来。
从14岁开始,从程高本后40回感觉有曹文的那一刻,几乎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到了2010年7月已37岁的我才开始小心翼翼着手,到2011年在《延安文学》开始发表了一个不成熟的2万多字的梗概。再到2013年被国内的《浮玉》杂志发表后,又分别在美国版的《国际日报》与秘鲁版的《国际日报》连载。虽然引起了媒体的纷纷报道,为了实现此书的出版梦想,曾于2013年10月上过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出版梦想虽然破灭,但节目播出后,也不断有一些出版公司找过我,因为各种原因,都是谈到半途而废,使得渴求读到的读者等不及出版,主动寻我购买打印本。
到2010年4月,远在广东的同学来长沙有事,顺便拜访了我,我跟他说起出版自己这本书的事,并且出版投资不贵,只需1万3千元,他听说这事,他说他也看到了此书的文化价值,不管什么商业价值,这书应该由我们城步人来投资出版。他回广东后,与叶空共同作出了努力,最终无果告终。其间关注我多年的湘西凤凰县龙书剑先生,听闻我的书还没出版,还有这样一个出书的机会,他就二话没说的要我去跟张立云先生把合同签好,他立即打全款。
合同签下后,经过不断努力,促成了此书的出版,使此书能以正规书本的形式,以他本来的真相面对世人,以此摘掉了不应冠以“续写”的帽子,确定了此书是“在发现曹文的基础上”、“以考古复原曹文文笔”的真相。
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我一直坚持“续写《红楼梦》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不是发现曹雪芹文笔,我不会去做这样的傻事,去耗费自己的光阴,我不如拿这些时间去好好完成自己写了多年的《零乡》,去写鹅毛诗。
到2016年10月19日晚,我把我分得的200本、三包书背回我人称隐居了15年的房子里时,我只觉得累,虽然此书出版第一印只印了1000册,投资人赞助出版的目的是希望在各方面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专业能力运作的公司能看到其市场价值与文化价值。尽管怎样,书终于出版了,出版的是一本发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的书,名字叫《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是国家正规出版社经过正规严格审定过的,那怕只印了几十本,也是了不起的一件事。要是其他文学的什么,是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正因为是发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这就是了不得的。我把书放好,拍了几张照片,我只想像一头狮子一样的好好睡一觉。
当身为邵阳日报通讯员的戴方财以题为《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唐国明已实现出书梦想》于2016年10月20日邵阳新闻网与记者卢欣、赵毅旻《隐居岳麓山15年作家唐国明“复原”<红楼梦>后20回》于2016年10月20日红网开始报道我出书的消息传播四方后,我没有想到其他,我只觉得我对自己从3.5元一天到10元一天的辛劳有了个交代,对“愿子成龙”的父母有了个交代,对也一直在关注我的城步故乡人有了个交代。
写于2016年10月24日岳麓山下
●
本文作者简介:
一个具有“似神仙下凡,火烧无用,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如曹公再世,雷劈不倒,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创作精神与“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 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作家;
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考古复原红楼梦;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大声传唱鹅毛诗”胸怀天下的鹅毛诗歌手、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
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3、“半途数哲”论断
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数哲”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