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消失的端午节

作者: 熊小蕤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17:43 被阅读8次

1

端午节前一天的早上,我被楼下的音响吵醒了。下楼看了看,是一些商家趁着端午节进小区搞营销活动。现场看起来挺热闹,不少人还拍起了视频。活动的主题就是比赛包粽子,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题,很贴合节日气氛,然而活动效果却不尽人意。只听着主持人拿着话筒,费力地组织人们签到,点名,领取粽叶和糯米,分组……光是点名就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一直到晌午,太阳覆盖了整个活动场地,参加活动的人们都搬着板凳跑到了墙根躲太阳,留下一脸无奈的主持人。

我不知道比赛最终有没有完成,只是看到群里都是被音响扰了睡眠的人们的抱怨和吐槽。

2

这个端午节,我和锤哥一起在家里宅了三天。我们吃了公司发的粽子,象征性地过了个节。而三天的小长假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像这样,舒服地宅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短暂地逃离烦人的客户和无休止的群消息。

我刷了刷朋友圈,同事朋友们都天南海北地去挥霍假期了:墨镜配波西米亚长裙,海鲜烧烤火锅当下午茶……每一个小长假里,朋友圈里的狂欢都是相似的。

不过偶然间也在网上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有一个小伙每年端午节都穿上汉服到河边去,吟诵一段《离骚》后,再模仿屈原的样子,跳入河中游一会儿。网友们对于这个小伙的行为颇有争议,我不赞赏也不批判,只是单纯觉得,这只是他过节的一种仪式感吧。

3

过节本来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但是随着我们步入职场、婚姻,为人父母开始,每个传统节日渐渐都成了夹杂在工作日里的为数不多的喘息机会。而过节的传统和喜庆气氛似乎都要靠营销号的节点文案和各个公司的节日海报来维持。

不仅仅是端午节,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气氛看起来都或是变淡了,或是变味了。 每年春节都能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点赞数最高的一个回答是:“因为过年时最快乐的人不是你了。”

这个回答很戳人心,但也多少有点偏颇。不是年味儿变淡了,也不是传统节日消失了,而是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变了。过年要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要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要吃月饼、赏月……我们坚持着一些传统仪式,但也不断创造出更适合我们的新的仪式。

比如每年春节前后都热闹上演的抢红包大戏,尽管是一些商家借春节搞出来的营销活动,却也成就了几亿人的狂欢。相比起坐在自己家吃饺子庆祝节日来说,几亿人抱着手机坐在电视前一起抢红包显然更能烘起气氛来。

而我则对春晚有些莫名的情愫。尽管春晚每年都被吐槽“一年不如一年”,但很多人仍然乐此不疲地守着看,并且也创造出了新的仪式——吐槽春晚。一边看春晚,一边刷微博,一边把网上的吐槽梗和表情包转发到朋友圈,渐渐成为了很多人过年时打招呼的方式。

4

端午节真得消失了吗?

当我看到朋友圈里大家兴奋地讨论着各种味道的粽子——蔓越莓牛奶味、蛋黄冰淇淋味、火腿叉烧味,带着期待的语气猜测谁会吃到“黑暗料理”时,我还是感受到了另一种节日的气氛。端午节不会消失,只是人们在不断用新的仪式去拥抱它。

所有的节日都不会消失,人们都在不断用不同的方式去阐释和体验它。节日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更用心地生活,而比起担心节日气氛的消失,我们也许更应该关注对生活的仪式感的维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齐帆齐微课/消失的端午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mn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