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有幸聆听“江苏省师德模范”李凤遐老师的讲座。李老师的讲座回答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今天的老师该拿什么感动学生?李老师用自己的实践做了注解,那就是人格魅力,学识魅力。
讲座中有一个案例,我感受颇深。一位年轻的赵老师,带数学课兼班主任,被六个考试成绩不好而且上课还调皮捣蛋的学生气疯了。计划周末让学生们写三千字检查,然后还要叫他们的所有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来学校,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当时正值学校通知老师们去听李风遐老师的讲座。他没好气地说,不就一个打酱油的人在那儿忽悠吗?结果校长说,如果你听完李老师的讲座后还感觉是打酱油的,今后你家的酱油我都包了。校长说到这个份上,他也没办法,只好去听。讲座中李老师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心无痕。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都是无效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无效,那么再多的批评指责,再多的良苦用心,都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多的成效,那么为什么不选取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也更愉悦的方式呢?这正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啊。
听完讲座后,赵老师感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陷入了深深地反思:学生的成绩为什么这个样子呢?原来我就是李凤遐老师说的那三种无效教育啊。他首先反思自己整天大会小会主题班会就是给学生讲道理讲道理。个别学生还说风凉话,你考上大学还不是那瘪三样吗?现在想一想,难道学生们真的喜欢这些干巴巴的道理吗?学生们还没有这种经历和感受,简单的说教怎么能有教育效果呢?第二反思自己整天发脾气,谁要考不好,就数落谁,写检查,叫家长。学生更多的是看到自己整天负面的情绪,怎么能有学习的兴趣呢?接着,赵老师反思第三条,自己和孩子们说起过自己如何如何操劳,可为啥学生还是不理解不配合呢?原来刻意的标榜没用啊! 反思之后,赵老师找到那几位同学,他拉了椅子让学生坐下,可学生们就是不敢坐下。他说,你们坐下,今天赵老师要和你们好好地聊聊。你们知道刚刚到老师上午三个多小时干嘛了吗?学生说不知道。他说,上午赵老师认真反思了三个小时。我就在想你们的成绩为啥不理想呢?每次考完试,我总是说一个个熊孩子,这道题我都讲了多少遍了,都是原题你们还能做错,还要考错?你们当中有人嘀咕说,你讲了多少遍都没把我们讲明白。我当时气啊,可现在回头想,如果我讲明白了,孩子们还能做错吗?孩子们说的有道理啊。我整天说我老娘没顾,我孩子没顾,我来给你们上课。你们当中有人说,谁叫你来的?我当时感觉你们这些孩子真是没良心。现在我想一想,既然我来上课了,既然我进了教室,我就不该说那些牢骚话。这些话说得学生们都低下了头。赵老师接着说,现在你们需要老师什么帮助?你们需要我这个班主任做什么嘛?没想到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你今天怎么这么好呢?有孩子说,老师你不要骂我们了,你说我们笨得像头猪,你不就是养猪人吗?你还说我们就是苍蝇蚊子,高考就是灭蚊灵,你说我们可真是绝了。你在上面大声训,我们就在下面小声骂。不过今天我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了。还有学生说,老师你能帮我们分析讲评一下试卷吗?当赵老师给孩子们讲评完,他让学生回家的时候。有学生问,赵老师还需要写检查吗?他说,你们又没错,写啥检查呢?又有学生问,还通知家长来吗?他说,你们都是好孩子,不用喊家长。接着一个孩子问,现在回家,我比其他同学迟回了几个小时,家长问起来怎么说?他说,你们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现在咱们班成立了一个数学研究小组,第一次研究就是你们6个人参与。我现在就给你们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些情况。孩子们高兴地走了。没想到,从那以后,这几个孩子变了,上课不再捣乱,也不和赵老师对着干了。有不会的题目,下课还追着老师去请教。赵老师感慨万千,真是老师小小的改变,学生大大的不同。就如同李凤遐老师说的,关系先于教学,关系大于教育。用学生需要的方式去爱学生才能爱得自如,不仅教育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师生同感幸福。孩子们更希望得到的是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关注,而不是我们眼中只看到的成绩与表现。如果我们放低姿态,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孩子们就会对我们敞开心扉,那么,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一个永远都是“十八岁”的李凤遐老师给我上了人生一课。一个好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她身上,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她学识素养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的魅力,也能感受她的学者风范与师者仁心。“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只有用心工作,真心付出,才能成就学生,成就自己,才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正像电影《老师好》中苗老师所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武志荣 2019.4.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