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一读|《菊与刀》---Chapter2 战争中的日本人

每日一读|《菊与刀》---Chapter2 战争中的日本人

作者: 忆江东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3:58 被阅读0次

这章主要讲述了日本和西方的战争传统的差异。接下里分别从为战争的辩护、战争指导思想、战争中失败和投降的看法方面进行介绍。

一、战争的辩护

美国把战争归因于轴心国的侵略,因为轴心国的行为打破了国际的和平。而日本人对战争的起因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世界需要一个等级体系,让各个国家 各就其位,这种思想根植在日本的文化中。这个体系日本需要通过战争来建立。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日本高举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来“帮助”中国。

二、战争的指导思想

日本人在战争中强调这场战争是“信仰物质”和“信仰精神”之间的较量。虽然日本人坚信精神必将战胜物质强大的美国。日本并非像它说的那样不在乎军事装备。他们认为其军舰和枪炮只是不朽的“日本精神”的外在表现和象征符号。

三、战争中失败和投降的看法

日本人在战争中,不管什么灾难(对平民轰炸也罢,对塞班岛的失败也罢,或者菲律宾的失守也罢)日本政府总是对国民说这些都是在预料之中。只有这样,日本人才能不断强调,所有这些都是他们主动期待发生的。在我们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心理暗示,让自己掌握主动权。
日本强调视死如归、临危不惧才是美德,谨小慎微的态度一点都不高尚。日本人对待伤患士兵和疟疾病人的态度是**“伤损弃之”,日本士兵被教导:“死亡本身就是精神的胜利”。这样理论的极端表现就是不投降政策,从北缅会战中,被俘与战死者的比例达到了142比17166,即1:120。这142个战俘大部分是在负伤或者昏迷的情况下被俘的。

四、收获

现在终于懂了在关于抗日影视作品中日本为什么要举着大东亚共荣圈的理念了。通过日本对待自己的同胞的“伤损弃之”的理念以及不投降的理念,可以联想到南京大屠杀的必然发生性。还有一点就是适当的时候进行心理暗示,有时候可会给我们带来力量。

相关文章

  • 每日一读|《菊与刀》---Chapter2 战争中的日本人

    这章主要讲述了日本和西方的战争传统的差异。接下里分别从为战争的辩护、战争指导思想、战争中失败和投降的看法方面进行介...

  • 菊与刀

    菊与刀之战争中的日本人 书上写了很长的致谢,战争中的日本人是第二篇,本书由露丝·本尼迪克特所著。 书中介绍说写书的...

  • 《菊与刀》-战争中的日本人

    这是我读《菊与刀》的第一篇笔记,这一系列共有九篇,没有过多历史方面的陈述,更多是把这本看起来乱的不行的历史报告梳理...

  • 菊与刀2——战争中的日本人

    日本人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方式,对战争的看法和国际形势的认知和判断也是不一样的。 对战争的起因的看法: 日...

  • 每日一读——菊与刀

    第一章 无论多么严肃的观察家,当他表述其他非日本民族的情况时,应该不会在认定“他们彬彬有礼”的民族性格之后,再加上...

  • 从《菊与刀》学习人类学家的方法论

    和任何与日本相关的书单上,《菊与刀》一定是榜上有名。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被称为“比日本人更了解日本人”。《菊与刀...

  • 「既勇敢又怯懦,既忠贞又叛逆的日本人」——读《菊与刀》

    《菊与刀》是一本剖析日本文化的书,本书从日本人对战争的看法、日本自古就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一直分析到日本人对恩惠和...

  • 《菊与刀》读书笔记

    书名:《菊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你眼中的日本是怎样的?日本人和日本民族的本性是什么?菊与刀为何成为日本民族...

  • 9.2分家庭伦理片,堵心

    在《菊与刀》中,美国人类学家用菊花与刀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来表明日本人性格中矛盾的部分——文静尚美又凶猛刚烈。 如...

  • 《菊与刀》关键符号|矛盾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初探

    作者意以“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二者体现了日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读|《菊与刀》---Chapter2 战争中的日本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r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