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春秋人物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
马谡:凭高临下,势如劈竹,置死地而后生,以一当百也

马谡:凭高临下,势如劈竹,置死地而后生,以一当百也

作者: 沐子恒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0:08 被阅读212次

文/沐子恒

熟悉三国志的人都很了解这样一个人,若按满分一百分的数值化来评,他的智力可以达到85上下,在他的哥哥马良去世后,他也成为诸葛亮最器重的人,被当做接班人一样的培养。然而他却辜负了丞相对他的期望,在关键战役街亭之战中,惨遭失败,连累大军全线撤退,北伐无功而返,最终他被诸葛亮斩首示众。

诸葛亮一直是崇尚法治的,这种法治对庶民百姓如此,对王公贵族也力争如此,何况自己最心爱的学生。虽然如此,我依然为他的死感到可惜,在这个人才日益匮乏的时期,蜀国实在不应自折股肱。

在正史中马谡的死是一个谜团,我更倾向于《三国志》中所载“下狱物故(一说军法处置)”,就是坐牢病死的。因为我不相信诸葛亮会如此无情,虽然他有自己的一套言辞,什么“孙武之所以能制盛于天下,用法明也”,但是说实话,他斩的是吴王的爱妾,和他没有一点感情;他奉的是吴王的旨意,任用的也是吴国的将领,和自己没有太多的交集。

可是马谡和孙武不一样,他是丞相最好的助手和朋友,诸葛亮待他如亲生父亲,“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平定南蛮的时候他提出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最终使孟获诚心归顺,永世不反;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之时,马谡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后来,又是马谡成功的离间了司马懿,促使诸葛亮败夏侯楙,收姜维,破羌兵,灭王郎,紧接着连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令曹魏举国震惊。可以说他基本上已经成为诸葛亮未来的接班人了。

马谡是如此智谋之士,那么为什么他会在街亭之战中败的如此之惨呢?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马谡没有在军队的资历,没有军中的威望。马谡早年随哥哥马良投奔刘备,当时不过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刘备让他担任的都是文职,如县令、太守之类。但是马谡作为个文官,却不喜欢干那些琐碎的事情,深入基层,反而是个狂热的军事迷,张口闭口都是行军打仗,兵法韬略张口就来,却给了刘备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刘备对他很不放心,在去世之前也叮嘱诸葛亮此人不可大用。

这与历史上的赵括何其相似。在长平之战前,赵国用年轻的赵括把老将廉颇换下来时,赵括的母亲就对赵王说:“当年赵括的父亲赵奢做大将的时候,亲自捧着饭碗服饰的将士有几十位,朋友好几百位,他把大王给他的赏赐,都分发给手下将士和周围的人。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朝拜,士兵军官没人敢正眼看他,受到的赏赐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整天想着在哪里买良田美宅,他和他爹不一样。”但是赵王没有听从意见,结果导致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

由此可见,作为一军之首,不仅仅是靠主上赋予的权力、个人的威严就可以让士兵信服。而马谡初入军中,没有治军经验,也无法深入到底层官兵中去,在面对魏军重重包围危亡之际,才想到让士兵替他卖命,让士兵四下冲杀,并亲自砍杀畏缩不前、临阵后退的逃兵。如此做法,不免让将士们心寒,失去对主帅信任,自然免不了部队一溃而散。

第二,能置于生地却置于死地。置于死地而后生需要一鼓作气,不能僵持下去。马谡和赵括的情形有些像,他本可以按照王平的建议,把营寨扎在五路交汇之处,却不听意见,执意扎营在高坡上,指望军队在魏军气势低迷的时候四散而下,能抵挡住魏军的进攻,笃信兵法中“凭高视下,势如劈竹”的教条,强行将士兵置于绝地。

他的灵感大约来自于汉出的名将韩信,和破釜沉舟的项羽。可是这些名将在断绝自身后路的时候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出奇兵奇袭,并非正面撄其锋锐。在夺取敌军后方粮草、打乱敌方阵脚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补充。而马谡就没有考虑到,人是要喝水的,万一局面陷入僵持,要做最坏的打算。

魏军在围住山头后并不急着进攻,围住山头两三天,蜀军既无粮草,也无水源,不战自乱,自己的士气倒是低迷了。可见置之死地而后生必须以能激发士兵的斗志为前提,最好能做出身先士卒的姿态,有一番慷慨激昂的动员,能让士兵愿意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并且这股士气还不能僵持太久,被围困上两三天,局面就陷入不利了。

第三,马谡没有了解他的对手,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策划的较早的一次北伐,此时魏国方面派出的不是司马懿,而是曹真和张郃。张郃素来以“临机巧变”著称,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诸葛亮都非常忌惮他。

当他看到马谡放弃城邑不守,反而在山顶扎营,嘲笑不止:“这是一个二货。”他能根据地形做出不同的选择,而马谡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可见选择之前了解客观条件和敌我优势是多么重要。

在马谡兵败街亭之前,诸葛亮新得了姜维,所以有人说,是姜维的归顺导致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按演义来讲的),我较为同意这种看法,但只能说姜维间接的影响了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但这并非决定的因素,要挑出其中最大的一条理由那就是:马谡失街亭这个罪过实在太大。不仅损失两万多将士,而且功亏一篑,收复长安的希望全部落空,更有甚者,还使诸葛亮自己置于险境。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依法御下固然正确,但总要适时适度适人而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应因一时之误而自毁长城。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尽管历史上对于马谡的死法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我比较相信《三国志》的一种记载,相信他只是坐牢后死在狱中,如果他能像野史戏说中说的那样,化名宁随,重新为蜀汉效力,那或许是一种更好的结局。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相关文章

  • 马谡:凭高临下,势如劈竹,置死地而后生,以一当百也

    文/沐子恒 熟悉三国志的人都很了解这样一个人,若按满分一百分的数值化来评,他的智力可以达到85上下,在他的哥哥马良...

  • 如何提升知识的价值?

    从“马谡之死”说起马谡奉命守街亭,居高临下,副将王平见地势凶险,建议当道屯兵,马谡否定,说: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并...

  • 置死地而后生

    走,不要这种工作也罢,因为他无法带给我成长。我的时间最为宝贵,只有这种让人感到压迫紧张的经历,才会让我快速的进步。...

  • 置死地而后生

    拾起了笔,却连抒发的情感也没有,说起来也算悲哀。就像一段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也许就是失忆过后的找寻,在努力搜...

  • 在大学 1)

    置死地而后生,是种懦弱的决定

  • 2018-06-03

    是不是只有走到绝路上,才会置死地而后生

  • 戚家军置死地而后生

    戚继光置死地而后生 整整三年,前前后后十几万军队,几十位将领,都对倭寇盘踞的一个小海岛束手无策。戚继光来了,他...

  • 2017读书笔记丨3丨《重说中国古代史》6/7

    1. 张郃 马谡失街亭就是因为他。马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没有错,但情随事迁,当时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年战俘是...

  • 第九十五回 马谡失街亭。诸葛空城计

    马谡要把军士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是到了死地了,却没生了。 诸葛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蜀兵全撤退了。

  • 置爱于死地而后生

    文|廖玮雯 前些天我发起一个调查,询问:你为什么要找对象?你期望未来会有怎样的生活。 将近两百多条回复里边90%以...

网友评论

  • 梦寒若:写得好赞,历史盲的我居然看懂了😂😂
  • 谷月影:大赞,竟然看懂了
  • 6005bbad2ba0:我能看出你写的非常好,然后我还是晕,我可能和历史有一段孽缘。(*๓´╰╯`๓)♡
  • 登塔徒:分析的很到位
  • 阿衡是个女孩子:子恒你都在看什么书呢?
    沐子恒:@阿衡是个女孩子 嗷,这些我要写小说可能也空空,需要的时候也找不出来
    阿衡是个女孩子:@沐子恒 感觉你的储备好丰厚啊,我最近在写古风小说,要写时发现,什么服装、官衔等等,自己脑袋空空。
    沐子恒:@阿衡是个女孩子 看的书挺散,有历史书,散文集之类
  • 别雪山深:以史明志,喜欢:+1::+1:
  • 花诺尘:厉害,:+1::+1::+1::+1:
    慕茵:@花诺尘 :+1::+1::+1:
    花诺尘:@慕音儿 群里的文章只要我有时间我都会看看的。
    慕茵:@花诺尘 怎么哪里都有你的影子。可不愁我看不到你的文章!忠实的读者!
  • 小耳朵听不见:已经不学历史很多年的我,在你这里重新学了历史😂
  • 淡雨墨客:阐述有理有据,不错。于正面而言马谡和赵括都是未经实战磨练的军事入行者;于反面而言他们都是不明自我优劣的心高之人。造成他们悲剧的结果的其实是领导查人不明,用人不当所至。
  • 灵雀子:你一定是历史老师的得意门生!👍 👍 👍 👍
    灵雀子:@沐子恒 但你能把历史人物各种玩,那必须得有扎实的基本功呀
    沐子恒:@灵雀子 历史课上只有一种答案:grin:

本文标题:马谡:凭高临下,势如劈竹,置死地而后生,以一当百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hq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