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和丁老师探讨“人生三问”。
丁老师最大的能力在于,一眼看透本质,这当然是他的魅力所在。有些问题,一语道破确实让人醍醐灌顶,但很多时候,明明你只是和他聊细节,他一语说到本质,大道至简之下,就会觉得“和他聊了个寂寞”。
我最大的能力在于,凡事都能看得到机遇,是属于那种“简单相信,随机应变”的类型。所以无论我犯了什么错,无论过去怎样,我都能扭转乾坤,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这当然是丁老师喜欢我的原因,用他的话说,我眼中有故事,更有光。但遇到事情,就难免拎不清,和稀泥,觉得存在即合理,忽视了问题的根本。
我们对于“人生三问”的探讨分歧也出于思考问题模式的不同。
互相理解,各执一词。
* . *. * * . * . . * .. ✨* . * . * . *
一、厚积薄发 or 无头苍蝇
大学以来,我经历丰富,在线代微积分考试可以遥遥领先,在社团活动可以独当一面,在科研挑战赛可以走向全国舞台……各种证书自然收罗了一箩筐,但在求职时却迷茫和遭遇滑铁卢。
支教期间,融入当地,勇于探索,大小项目均有涉及,教学成绩也很突出,校方非常认可,学生也以我为榜样……证书又收罗了很多,但在支教结束时,却发现自己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项目。
工作之后,我的工作一直都是被上下级认可的,发起和负责过大型的项目,合作伙伴关系也维护得很好,领导对我的能力和思想非常认可……在产假结束竞升岗位时,却不意外地落选。这个倒可以理解,一来领导担心带娃承担不了高负荷工作,二来自己在休产假之前就把工作全部安排了出去,让自己休假休得安心,也让领导宽心。
创业之后,我负责内部管理和课程升级,战略探索,丁老师负责市场营销和拍板定夺。一路走来,小有成效,当然了,它离我的目标还差很远。在此期间,一直探索,从未停下,考证、学习,应用实践,马不停蹄。
……
疫情期间,我也是各种闲不下来,近几日在实践社群运营花费了很多时间,因为事情琐碎但难度不大,所以有点眼高手低,照顾孩子和家人多有不周。
今日反思自己的定位,学习工作在战术上都算勤奋,一直在学习,在不断地输入,但输出和思考确实不多,美其名曰“厚积薄发”。
同时发现,自己在忙碌之余,并没有很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吸收了很多,面很广,但深耕较少,不够垂直,在实践上也颇有不足。
在丁老师眼里,他认为这是“无头苍蝇”,学得越多,可能越想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我觉得他说得有理,但不全对。我的人生信条是“向内探索”,而且期待丰富的人生经历,就应该不断突破,不断尝试。我称之为“厚积薄发”。
另外,这种“厚积薄发”多半有“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的嫌疑,走过的路欠缺思考和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