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突降一场暴雨,让舟山本岛如水漫金山。幸好这座被海水围绕的城市,即使把全中国的雨水降到岛城,都会流到海上,海平面也不会增高。也因此,舟山就恣意妄为,下水道、河流只要能排放到海里便是,不用考虑城市本身的呼吸。整个地面(包括部分河床)几乎与地表泥土隔绝,造造成河流生态死亡,也导致大自然最强大渗透排水功能丧失。面对治理暴露的种种问题,舟山媒体全面失声,没有去追究成灾的内因是什么,没有反思五年前“五水共治”会有什么问题。
明天,超强台风“利奇马”来了,比两天前的暴雨会更猛烈。舟山会不会再次成为泽国,甚至会遭重创?想到此,转帖五年前对“五水共治”治理手段的批评和担忧一文。如有不同的声音,可以争论,我会继续发文。
五水共治,能治好吗?
石声新浪博客 (2014-03-04 00:43:29)
当下,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发动以“清污净河”为主的“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书记挂帅,又是设河长,又是捐款,把治水工程提升到了运动级别。看来,水是生重病了。可我对舟山市提出的 “控源、强排、清淤、截污、美化、引蓄、拓宽、修复”为手段的治水方式,大有怀疑。当然,未来治水的细节我不清楚,但亲睹舟山政府以前对河道的种种改造,担忧它是一场犹如地面上的“旧城改造”运动。
在舟山市,河流治理一直在进行着。河本是有生命的,健康的,人类的文明也是河流孕育的。就如舟山的河,本来都好好的,可越治越病入膏肓。正如在舟山市首府定海,这座古城被毁掉后,也一直说要重建一样,能重建吗?在我看来,原本自然的河段不治还好,一治就死了,我不知道政府是继续按老法子治下去,还是会有起死回生的法子。但在这些治水手段上,我看不到好兆头。
先说“控源、强排” ,定海城市河道早已失去饮水、垂钓、灌溉的功能,其唯一的功能,就是排泄城市雨水与地面的脏水,让雨水与脏水通过径流排入“河流”,再让“河流”中的水泄入海中。我们知道,城市的雨水径流是充满污染物的,雨水冲刷路面就等于是替街道洗澡一样,谁都知道洗澡水不可能是干净的,街道的洗澡水里除了有从汽车外渗透到路面的石油产品之类的,还包括了地面垃圾及其他污染物。政府能控制企业的污染源,但这些污染源又如何管控?而强排的结果,只能让河流变成河道,甚至是充当“下水道”的功能。
于是,作为河流的功能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排泄的水道。为房产开发,有些河段干脆就埋入地下,上面架楼,绿城在定海开发的“玉兰花园”就是这么干的。
接着说“清淤、截污”。为了清淤截污,在河岸浇铸起水泥石块,为了并保持两岸坚固,会把所有的石块缝隙填上,有些河底甚至用水泥铺浇,以为这样可对暗沟截污,也便于利用河道水流进行清淤。也就是说我们把河流看成了只是排水的水径,以为这是增加排水清淤效率的最好方法。如此清淤截污,根本忽视水中泥土对污物的净化功能,也忽视鱼儿孕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须知它们都是生态清淤的帮手。
或者说,以清淤截污为名的硬体工程,目的也是为保护河流两岸的土地不流失,让高大的建筑越靠近河边就越有效利用土地。如定海原啤酒厂附近的河流变成了加宽的沟渠而已,与生态河流相差百里千里。
然后说“美化、引蓄”。一方面政府通过硬体工程让河流改道,或成为下水道或干脆填埋;一方面水岸住宅大受欢迎,成为炙手可热的房产。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复育河流生态,倒是乐于这样一种品味:用假石驳岸的亲水景观大行其道,有的为防止漏水,在“河底”还覆盖上一层塑料布来“引蓄”,硬是堵住河流与泥土之间亲和关系。如此水泥化、均质化的河道美化,并不美丽。
即使我们以后看到清澈见底的水道,这样的水道也不过是一条没有生命力,硬邦邦的大水沟,而不是一条富有生机的河流。在定海的城西河就是如此被改造的,这是一条失去生命律动的河道,它有生态的多样性吗?谁愿意去这样的河道边散步?
最后说“拓宽、修复”,在定海,对河流的破坏是致命,且是不可逆转的。定海老城河长桥多,有名字的桥就有四十多座,几乎每条河,每座桥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破坏殆尽的河流与桥梁能修复吗?就如宁波,尽举市之力,让慈城“恢复”历史古城的原貌,什么都“复原”了,就是河流没有办法修复,只好在被填埋的河流上用黑色的路面标示出来,供人记忆而已。
而定海被填埋的河流路面上连标示都没有,谈何修复?既有的河道,拓宽可能吗?即使拓宽了,有了清澈的河水和亲水环境,能发挥原有的生态功能吗?能修复生态多样性的真正自然风貌吗?
政府要杀死一条河流,轻而易举。但要救一条河流,却不那么简单。更大的问题在于,因为水泥与沥青封住路面,水难于渗入泥土。一到下雨,就水流湍急。城市就像得了气管炎与水肿病一样。好在定海是海岛之城,水漫了都会溢到海上去,不会像北京那样水漫桥洞。但定海填埋掉了许多河流,等于取掉城市的一根根气管,城市吸水、保水的功能没有了,城市的呼吸就会困难。
一条有生机的河流不仅是干净的水而已,河流环境的各个环节都担负着创造、维持生态的任务:河岸是湿润的,有水草蔓生的泥土,有植物生长期间,有栖息的鸟儿,有不同习性的鱼类,有两栖动物可以上岸,而不是人工削壁。河床必须是泥土的,泥土本身就有吸附污染物与净化功能,以维持河流的清澈、保持河水适温,而不是用水泥改造河流的物理环境。
在治水问题上,舟山政府真正要对抗的不是“五水”本身问题,而是我们不当的环境利用方式。重新检讨舟山的土地利用、城市建设,河流改造、治水方法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与水共生,恢复河流的生态,才能清河净水,避免灾难的降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