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个问题是你时常焦虑吗?为何焦虑?
有人说现在网上贩卖焦虑的视频太多了,朋友的关心,亲人的问候,无形中都是我的焦虑我的害怕。
我喜欢的一个旅行博主说其实讨厌的不是焦虑本身,是因为它在戳你痛处。我们讨厌的是不喜欢现状却不知如何改变的自己。
似乎每个人都会焦虑,有人因为面对选择而焦虑,有人因为做出选择了但没有奔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决心而焦虑。
很多人不是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本就可以却拖延懒惰还没有做到。
我也焦虑。就像今天早晨我就是被焦虑吓醒的。闹钟响了,睡眼朦胧中睁眼看了眼手机。平时是没人找我的,突然看到微信有五条新消息。一时没敢点开看,第一反应觉得是公司通知复工的消息,毕竟最近收到好些杭州逐步复工的新闻,今天新闻说西湖也开放了。
在家快待了一个月了确实浪费时间,但焦虑的是现在待做的事还没做完。新工作还没确定,还没做好准备的开始只会一团糟。
每天会做计划,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看电视玩手机中浪费了。
焦虑不做出改变只会加重焦虑。
那怎样克服焦虑呢?
第一:不要过多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而是关注内心。
问清楚自己,我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想达到的状态,究竟是自己真的想要的,还是在外界的影响下,「认为」自己必须想要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去筛选信息,鉴别信息,比起一味扩大信息量更加重要。
要明白这一点:过多的信息、选择、可能性,除了让我们陷入焦虑之外,别无他用。更重要的,依然是这些: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我的定位是什么?
从自己出发,将目光聚焦到更专注、更垂直的方向,是有效减少焦虑感的方法。
第二:将思考和执行分离,保持对当下状态的专注。
我在之前的文章和讲座都提过,高效的秘诀,就是这么几个字:
快速收集,快速思考,快速规划,快速行动。
其实,避免焦虑的干扰,也是一样的。
简而言之,做好短期的规划,然后立刻投入行动,再根据执行结果进行反馈、调整,才是最高效的做法。也就是这么一个循环:思考 - 行动 - 反馈 - 再思考 - 再行动 - 再反馈……
在每一个阶段中,都保持专注,不要给焦虑以可趁之机。
思考的时候,就专注于思考,不要拖延。可以给自己规定一段时间,在时间内给出可行的方案,避免自己无休止地寻求「最好的方式」。要知道,所有的选择都会有得有失,并不存在一个「最好的方式」;如果有,那也是在每一段执行的过程中,尽力做到最好的总和。
执行的时候,就专注于执行,不要犹豫。最坏的情况,就是在执行时,不断地想着其他的选择和可能性,不断地问自己「这个选择是不是最好的」「我是不是作了错误的决策」——这些事情应该放在思考的时候去进行。就算发现了问题,也留到下一段思考的时候再做。这样可以避免一切不确定性的干扰,减少冲突发生的机会。
做好这两点并不容易,所以,这需要长时间的锻炼。需要你在日常的每一天里,都有意识地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去内化这种思维方式。
毕竟,所有的焦虑,都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