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保险分析自由写金融保险
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作者: 徐言乱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11:49 被阅读1次

大家好,我是老徐,保险行业最会写作的江湖女子。

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今天,我们继续聊退休规划。

众所周知,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世界范围内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没有之一。

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高龄化和少子化已经使得日本把老龄化上升到“国难”的标准,如同大难当头一样,采取各种政策来缓解老龄化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压力。

所以去日本玩的时候,经常看到老年服务人员。像出租车司机,大巴车司机,酒店服务员,导购,大部分都是老爷爷老奶奶。

我在日本留学的同学告诉我,在日本,这很常见。

现在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没办法在60岁正常退休。

这很日本。

但,前不久,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开始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的养老现状。

《报告》指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结余的可能。

彼时,年纪最大的80后都没有退休。

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90后的我,顿时慌得一批。

好在30岁还未到来之前,我已经了然这一事实,并开始着手准备30年甚至40年后的退休规划。

别笑,我是认真的。

对于退休规划这件事来说,本金不是最重要的,时间才是最大的价值。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特意上了CHRP,(Chartered Retirement Planner),大中华区第一个退休规划专业认证,系统的学习了退休规划。

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台湾的——同样老龄化严重无比的地区。

老师们的年龄也都是在60岁+,但依旧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这是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不得不去面对的课题—在百岁人生的框架下,60岁的你刚刚走过人生的一半。那么,退休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是一个必须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财务自由,身体健康,是过好精彩老年生活的前提。

身体健康,需要日复一日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那么一点点运气。

个人只能最大化的规避和延迟,无法百分百避免。

但财务自由,却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

所以,今天我把退休规划的实操写下来,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做到百分百精确,因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知道,规划对于退休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退休规划的理念很简单,憧憬未来,反思现在,着手规划。

客户的规划图,我的不具代表性

翻译过来就是,推算出未来养老生活所需的花费,观测一下现在已有的退休金准备,找出缺口,开始准备。

1 计算费用

那么,第一件事,就是我们需要推算出我们能活到多少岁。

这是一个概率事件。据国家卫建委发布的《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人均寿命为76.7岁。

而过去百年间,我们的人均寿命每十年就会增加三岁,保守按照此速度估算,很容易算出,以你的年龄和目前的人均寿命来看,你的自然寿命为多少。以我为例,现27岁,则我的自然寿命为100岁左右。具体计算方式见下图。

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90后是大规模迎来百岁人生的一代。

如果以我未来的健康状况以及退休年龄的推移和我对工作的热爱程度,我决定65岁退休。那么,退休之后,我将还有35年的黄金人生。

35年的,没有束缚,不需承担责任的人生如何度过,这是每一位80后90后都需要面临的命题。

想明白,这是礼物,想不明白,这是诅咒。

Chrp是有一个软件精密的计算老年后的生活费用的,里面按照每年5%的通胀率去估算老年之后的生活。

不要认为5%的通胀保守,想想日本,已经有10来年的时间,没有涨过价了。

但为了可操作性,我把其中的精髓演变成了一套问卷,简单可实操。

其实,落实到实际上,我们的退休生活,无非在以下三点上会有明显的开支(前提是有不啃老的娃):

一是 基本的生活开支

二是 必要的医疗费用

三是 自由的娱乐生活

四是 应急支出

第一部分是基本生活开支

想象一下,老年生活,在基本开支上,你需要每个月多少的花费?

这里的基本开支,仅限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且必要的开支。

具体的花费基于每个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基于目前的生活品质。

中产退休之后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跟大众不一样。

高净值人群退居二线后的规划又和中产大相迳庭。

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退休之后,我们在基本的生活开支上确实相比于现在会大打折扣,因为老年之后,我们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消费欲望和虚荣心作祟,去买一堆可能是nothing的thing。

以我来举例,折合每年3%-5%的通胀来算,等我老年之后,一万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生活费用。毕竟老了之后,我可不想挤公交,坐地铁,不想开车,打车的费用得折合在里面吧。

那么每年12万*35年=420万,也就是说我老年的基本开支为420万。

第二部分,为必备医疗费用。

老年之后的生活费用虽然降低,但医疗护理费用必然大大增加。

医疗费用,有以下几类细分:

一是每月的医疗保健费用(非保健品)

二是人生后十年的护理费用(不管是住进养老院还是住家保姆)

三是可能发生的重疾费用(这点可以提前通过重疾险来解决)

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补钙,小病花费不算多,看看现在的补品和药费就知道了。那么这块支出则为42万。

中国卫生局统计调查报告指出,临终前的8-10年是在需要护理的状态下走完的。

这里不涉及身体健康与否,我们看《最好的告别》中的描述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再自立,独立的老年人,也无法终生独居。老年护理几乎是每个人走向终点的唯一途径。

以十年为平均护理时间,每个月的费用以保守1万估计,(这真的很低很低了,低到基本上都是现在的费用了),10年的花费大概为120万。

而重疾费用和最后临终可能住进ICU的费用,大概可以占到我们一生医疗花费的80%左右。好在我已经配置了100万的重疾险,这点可以算是通过杠杆以小博大的配置好了。

所以,总体来讲,我的医疗费用的整体支出大概为260万左右。

第三个是娱乐费用

前面的计算让我们觉得长寿是诅咒的话,那么第三个娱乐生活费用,则是百岁人生送给我们的礼物。

老年生活有病痛的折磨,有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也有只需要对自己负责的人生。

好莱坞女星梅姨说:对某些事我不再有耐性,不是因为我变得骄傲了,只是我的生命到了另外一个阶段,我不想再浪费时间在一些让我感到不愉快或者是伤害我的事情上,我的爱只自私的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面对退休生活,我们应该庆幸,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活出自己。

随时旅行,不需要随假期,挤人流。

学画画,插花,书法,不需要再考虑是否能给自己的职业加分。

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看书,深度学习,去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不用再考虑是否好找工作。

多么令人期待的人生阶段。

前提是有钱。

假定退休之后,我们有十年的时间,耳聪目明,手脚灵活,我们可以实现当年周游世界的梦想,可以随意的在书籍和知识的世界里翱翔,可以肆无忌惮的专注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里。

那么,每年旅行学习的费用,以5万元计算的话,大概需要50万的费用。

最后一项,则是应急费用。

谁家都会有大事小情,临时用钱的时候,放在银行里以备不时之需。

50万是我给客户在做规划时,一个均值。

四项算下来,我们看一下,以我为例,我的退休费用大概为:

420万+260万+50万+50万=780万。

在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

几年前,一位教授得出千万养老的结论,舆论哗然。

现在看来,只多不少。

2 已备资金

退休金的规划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位一体一起准备的,缺一不可。

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用于养老的资产性收入,都是我们养老退休金的一部分。

不过遗憾的是,就目前来讲,国内能提供企业年金的企业并不多。

我们先来看,一个人一辈子要缴纳多少养老金,而我们老年时,又能领多少。

我们知道,社保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办理申请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限)

个人养老账户储存额=个人缴纳总额/计发月数。

举个栗子:

隔壁老王在2018年在北京办理退休手续,此前共缴纳社保33年,退休前的社平工资为8467元,假设缴费指数为1,则老王的基础养老金=(8467+8467*1)/2*(1%*33)=2794元。

而老王的个人缴纳比例为8%,则老王个人养老账户=8467*8%*12*33/170=1576元。

则老王退休时每个月可以拿的退休金为4370元左右。

按照社评工资8467元来算的话,基本上替代率为51%。

但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所说的社评工资只是基本工作,不加绩效和奖金和各种资产性收入。也就意味着,社评工资可能只是我们实际收入的一部分。

那么其实真正的替代率,可能远远低于51%。

而且我是以1的缴费指数来算的,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以最低0.4-0.6来缴费的

那么,未来三十年四十年后呢,这个数据可能会更难看。

就算我按照51%的替代率来估算我老年后的退休金,那么退休金也无法覆盖我基本生活费用。

企业年金目前无。

专门做退休金的资产性收入,譬如房租,譬如某种方式的理财,无。

当然,不同的阶段,情况不一样。

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25-40岁左右的群体,处于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养娃,养老(父母)的阶段变化期,除非是二代,一切都还不稳定,变化大,且压力大。虽然越早规划越好,但这个时候,实在顾不过来。

基本上奋斗了几十年,到40-45岁左右的群体,都开始慢慢有自己的固定资产,被动收入。

我周围很多人,都是两套+房,一套住,其他的做投资或者出租。最近几年房地产不景气,用房租作为养老金的补充也是一种方式。

当然这是基于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国情。

90后能不能做到这点,不好说。

40岁之前,事业的高峰期可能还没到,而生活开支基本上处于最旺盛的阶段,这个时候,大部分人还在创富,还远远没有到守富的阶段。

40岁之后,对于大部分来说,基本定型,收入和事业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峰期,而子女的教育支出又在下降,生活费用的支出开始慢慢低于收入。

这是规划退休生活最好的方式。

而这个时候的规划,更加科学,变动相对来讲会少一些。

退休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不同的群体,考虑的因素也不一样,会在里面掺杂不同的参值。

但理念是不变的,而且重要的是,当你做完退休规划之后,你就会知道,妈呀,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的差距。

这是让感性落地,脚踏实地的去执行的最好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础的退休规划是如何设计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im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