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佛祖达摩祖师传法的故事:
佛祖拈花,二祖微微一笑。
我有涅槃妙法,万千法门,不立文字,都付诸摩诃迦舍。
原来继承佛法竟然可以这么简单。
而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类人,从小到大,总要争在最前面,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弄出些声响,生怕自己在无声无息中,消失不见。
时刻卖力表现,博取关注,吸引眼球,想要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继而缓解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
就好比唐时的陈子昂,年轻时要靠砸胡琴而惊世人;举士后凭直言谏而博名声,无论身在何处,都要释放自己的“金石之音”。
他在诗作《感遇》中,表达了自己人生的焦急。一句“兰若生春夏”,一句“岁华尽摇落”,让人有一种“才情”还没有被人发现,却已衰落凋零的惋惜。
陈子昂的急迫感,源自于他对自身价值被人们认可的渴望。
陈子昂希望自己的才华为人关注,可实际上,他越是博得他人注意,却越没有人真心助他。
他一生都在为实现自我而努力,却忘了他的这份“我执”,是否被现实认可。
深谷幽兰无人见,却道世人不识兰。
人们之所以为无人理解而神伤,为前路迷茫而彷徨,是因为对自身的不信任,对执着的放不下。
王阳明说过:“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一个人想要内心富足,并不是向外寻求答案,而是回到自己的内心去寻找。
对现实的渴望,虽是所有人前进的动力,可人生始终是一场自己走向自己的旅程。
只有获得足够的忍耐和理解,才会在面对人生千回百转时没有冲动与焦虑,才会不在意自己得失几处,胜负几何。
从芸芸众生中拔擢出来的愿望固然重要,但不问风月,独自耕耘的毅力,才更值得被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