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我的世界是由文字组成的。
清晨,手机屏幕亮起,阅读量过万的恭喜贴一下子跳了出来,昨天转发的文章《了不起的“缘之缘”》,有了2.12万阅读量,2765人听过。一篇《因缘结缘 储备缘分——“缘之缘·复兴班”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侧记》的新闻达到20000+的阅读量,是源于淮安市缘之缘助学基金会工作的感人,也是源于淮师缘学子的感恩转发,还有淮阴师范学院校友会的支持。
首先得回放一下该文的反馈经过。为了方便写文,这里按照反馈的时间先后叙述,感谢都是真心的,不分先后。
第一个给我点赞的是洋河潜艇行动队的李先生。他用大拇指点赞还给了鲜花,让我内心暖暖的,作为感恩回报,我衷心祝愿他们的洋河潜艇酒天天热卖。
第二个给我点赞的是我的学生小静子。她是当年的校报记者,毕业很多年,我们都有联系,逢年过节,不忘给我发来祝福问候,还是我文章的忠实读者,也是我不断写文的动力。祝愿她的教学越来越好。
第三个给我发来微信的是化院的学生魏同学,她听过我的一次写作讲座,我们加了微信好友,我的文章留下她非常多的点赞记录。她目前正在忙着准备考研,学习之余不忘转发该篇文章。祝愿她考研成功。
“缘之缘·复兴班”的林同学参加了基金会组织的“弘扬抗战精神 缘聚复兴伟力”主题征文比赛,获得三等奖,谦虚的说能得奖要感谢老师的指导,看到这样的话语,我比自己得奖还要高兴。
18点50分,阅读量突然突破一万,原来是淮阴师范学院校友会的大力支持,是他们请各地方校友会转发支持。“谢谢”我立即给校友会领导的微信发去这样两个字。这两个字在我每日的微信社交中重复过无数次,但此刻,是最用心的。还有很多很多亲朋的点赞,不可能一一列名感谢,只能在内心里记住了,回报你们的是更多地写文,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因缘结缘 储备缘分——“缘之缘·复兴班”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侧记》在淮安市缘之缘助学基金会公众号上首发,到基金会的周主任转来“原涟水日报总编说,师院的这篇稿,写得很用心,质量很高”谬赞文字,到我在顶端新闻平台转发该文,配发了标题《了不起的“缘之缘”》,到这篇文章阅读量2万+。这篇文章的阅读传递,让我感受到了缘分的力量,是淮安市缘之缘助学基金会给了广大缘学子的力量,是众多淮师的缘学子感恩回报了缘之缘,更是淮师校友的鼎力支持的结果。
看着微信的反馈,第一次意识到:微信上的一个个小红心的背后,是一个个在背后默默支持你的人。
我开始留意这些微信的“透明”的所在。在精致利己主义大有人在的当下,阅读你的文章,点赞你的文章,甚至写下温暖的留言,这背后是对你多么大的缘分啊。
如今,我主要生活在数字世界里,我学会了在屏幕之外寻找真实的连接。我会在每一条微信后回复消息“谢谢,注意锻炼身体,健康最重要”,会记得在节日的时候给支持我的人送去最真诚的问候,会在晨练时主动和保安打声招呼。这些细小的互动,我相信一定会在都市钢筋水泥的缝隙里慢慢生长出缘分的温度。
多年后,我再回想2025年重阳节,看着一句句精彩的留言,品尝着感恩的味道,我一定会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想,那回想里,不仅有文字、表情和点赞的完美融合,还有大家认真阅读的耐心,有大家关心时的专注,有大家眼睛盯着屏幕时的神态,更有他们所给予的、最本真的关心。
在重阳节这一美好的时刻,回过头来,再看大家的反馈,咀嚼的都是缘分。那温润的反馈,从屏幕一直传送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真乃有缘文字来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