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131/12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考试脑科学3》。
作者池谷裕二是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主攻脑科学研究,也是日本脑信息通信融合研究中心的主任。
他讲解脑科学知识通俗有趣,写出了很多畅销书,《考试脑科学》系列就是代表作,这本书是最新一本。
在前面两本书分别介绍记忆机制,以及压力、动机、睡眠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新作聚焦动机,揭示了如何打开大脑的动力开关,告诉我们如何又哄又骗大脑,让它充满干劲。
1.听书笔记
01)大脑是没有耐性的,但这并不是人体设计缺陷。事实上,大脑是故意让人只有三分钟热度。
生活中的习以为常,在脑科学中叫作「驯化」。大脑会对见过的东西进行驯化,驯化之后就会把它当成理所当然,也就不再感觉新鲜好奇、开心激动。
02)苍白球:大脑中的一个部位,是动物脑中非常原始且重要的部位,最基本的功能是负责身体活动,负责释放干劲。
苍白球的四个开关:身体,刺激大脑的运动区;新体验,刺激海马体;奖励,刺激大脑的腹侧被盖区;沉浸其中,刺激额叶。
03)即使完全没有干劲,只要让身体先动起来,干劲就会跟着来。这个现象叫「行动兴奋」。
很多时候,不是有了干劲才行动,而是先行动才会有干劲,这种干劲还会随着行动的持续逐渐增强。
04)感觉提不起劲的时候,不妨试试制造一些新鲜感。不过,即使是再新鲜的体验,也会慢慢变得平淡,所以要经常调整,不断改变。
05)奖励可以分为看得见和看不见两种:看得见的是物质奖励,比如美食、购物、旅行;看不见的是精神奖励,比如被夸奖、有成就感、得到理解。
如果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太大,反而会打击积极性。建议从小目标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06)沉浸其中的关键,就是完全投入到目标场景中。不要觉得最初的动机太简单,也不要嫌弃仪式感太做作,因为只要持续投入,大脑就会当真,而且信念越强,效果就越明显。
2.听书感想
随着《考试脑科学》系列的深入,我们对大脑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大脑天生就善于忘记,它只会记住那些事关生存的重要信息,其他没那么重要的信息,能忘就忘,能尽快忘绝对不慢慢忘记。
海马体是记忆裁判,或者说,记忆筛选官、长期记忆入库检测员,它认为是重要的信息,才会通过关卡,进入长期记忆中存储、使用。
想要让海马体重视某个信息,就不断重复,不断让信息去刷脸,一而再再而三的记忆,海马体就会觉得这个信息很重要,抬手放行这道关。
那在记忆过程中,像压力、动机、睡眠等因素,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正确应对,其中自有技巧。
系列中最新的《考试脑科学3》就是聚焦动机,告诉我们想要高效用脑,要了解什么底层原理,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说到这里,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的年纪,无论多大,相比进化了亿万年的大脑来说,实在是太年轻了。
为了生存,大脑本就演化成了一个高耗能的器官,能省事儿则省事儿,能偷懒就偷懒,留下脑力应对对生存更重要的事。
只不过,远古时代,人们时常处在生存与毁灭的边缘,总是面对生存挑战,这么做是合理的,而现在,生存基本不是问题,如何生活、如何发展,才是人们头疼的问题。
但是大脑的底层运行机制依然在发挥作用,它没有及时进化,适应现在的情况,虽然能高效,但是多数情况还是图省事儿,想偷懒耍滑,而且能有成百上千个借口。
什么今天太累了,没力气再学习,或者忙活一天了,先休息一下再做正事,要么这种事之前没做过,先想清楚再说,又或者准备工作还没做好,还得再完善一下,总之就是努力上很费劲,但躺平、逃避能随时。
背后有一套大脑自己的运作逻辑,具体的部位就是苍白球,如何启动这个动力开关,书中给出了四种方式:身体先行、新体验、奖励和沉浸其中。
这四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灵活运用,拿我自己来说,想到了下面这些:
不想早起、不想日更的时候,不给大脑留钻空子的机会,闹钟响了就起,只要不躺床上,很快就能清醒,不管有没有思路,先打开文档写下日更内容开篇语,行动先行倒逼大脑跟上节奏。
不能只是看书、听书,不能只是看电子书,也可以看看纸质书,也可以摘抄,也可以换不同倍速听书,也可以换着主题、作家看书,除了自己一个人看书,也可以用社群的方式带动影响其他人看书。
设定小目标,日更一万天太久,写作五百万字任务艰巨,不如定个阶段性小目标,有点难度却努努力也能搞定,然后给自己阶段性的奖励,不同形式的奖励,要不也容易对奖励腻了。
那沉浸其中呢?也有一些可以注意的地方,在原来习惯基础上,进一步布置在家里的读书场所,在读书写作的时候,能形成自己流程的仪式感,坚信持续阅读写作、专注个人成长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久而久之,大脑也会认真对待。
基本想到了这些,后面会试着去启动大脑动机,连哄带骗让它充满干劲儿。
好了,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