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理
请你不要再牺牲自己来迎合朋友了

请你不要再牺牲自己来迎合朋友了

作者: 野小喵 | 来源:发表于2017-02-01 15:24 被阅读501次

大学有一同学,对朋友特好,只要是朋友的要求,基本有求必应,朋友们也都乐意有事找他帮忙。

我们这位乐于助人的好朋友无私到什么程度呢?

寝室四个人的热水四年来都是他跑到开水房打的,春寒秋凉,夏热冬冷,从不间断

四年来,寝室都是他一个人打扫的,是班上女生眼里公认的好男人,这年头这么勤于收拾房间的好男人可不多了

帮同学取快递、买零食、做笔记、抢座位从来没停过

他的确成为了大家眼中公认的好同学,成为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可是,他还是有几门课挂了,考试周陪朋友通宵打游戏的事儿,也做过了好几次。

毕业证没有拿到,因为一次考试中帮助同学作弊,被学校处罚了。

毕业时还没有找到工作,也不知道他毕业季都在忙活啥。

英语四级考了四次,还是没有通过。

这就是我们这位无私奉献的好朋友,把大学四年都奉献给了朋友们。

帮助别人让我们觉得开心,让我们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让我们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但是内心薄弱的人会把获得别人的认同,当做自我价值感的全部。

减肥的人如果成功抵抗了一次大餐的诱惑,作为对自己的奖赏,可能会吃一点甜食。同样,帮助一次朋友而获得自我价值感的人,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玩一晚上的游戏作为对自己的奖赏,这种心理补偿效应用别人的认可代替了自我的提升。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候,汲汲于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委屈了自己的成长?

让我们来分析下,无止境满足朋友要求时,我们的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的心理结构可以分为情绪、认知和行为三部分,这三者之间会竭力保持一致,以维持人格的稳定与平衡,否则就会引发焦虑。

行为上,如果我们没有满足朋友的要求,会引起情绪上的不自在,听到内心苛责的声音,苛责是大脑认知判断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行为会和认知情绪发生这种连接?

因为我们在评价行为时,会依据我们的“个人准则”来判断,“个人准则“大多数时候隐藏在意识的下面,默默地影响着我们。当我们竭力满足朋友时,我们的个人准则就是“我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如果我们拒绝朋友提出的要求,我们就会认为“因为我拒绝了朋友的要求,朋友就不喜欢我了,我会不再受朋友欢迎,因此我不能拒绝”。接着,就会因此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只好接受了朋友的要求。

从小培养出的“个人准则”,由于未经我们自己检视,往往使我们不断苛责自己,让自己变得焦虑。比如这个准则,“我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怎样才算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我们该受哪些人的欢迎?那些和我们志趣相异、圈子不同的人,我们要做到受他们欢迎吗?哪些行为会让自己受欢迎呢?你的“个人准则”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它只会催促你赶紧行动,去迎合别人的要求。

所以,一味服从自己混沌蒙昧的个人准则,只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让自己活得越来越辛苦。

个人准则只是我们做出判断的大前提,根据逻辑学,我们的大脑至少还需要一个小前提才能做出判断。这个小前提就是,“如果我满足朋友的要求,我就会受到朋友的欢迎”。

于是大脑的认知过程就是:

大前提:我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小前提:如果我满足朋友的要求,我就会受到朋友欢迎。

结论:我得满足朋友的要求。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咬文嚼字的很啰嗦,但正是这样的严谨才能清晰展示我们的思维过程,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上一部分我们认识到这个认知过程的大前提是有问题的,起码我们就没有弄清楚我们想受哪些朋友的欢迎,受欢迎到何种程度。如果有个小偷是你朋友,你会为了受他欢迎而去作案吗?如果大前提错了,那么推导出的行为——我此时应该满足朋友的要求——也就错了。

接下来说说小前提,“如果我***,那么我就***”,这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中,被称为“条件认知模式”,但这种认识往往也是有错误的,这种条件认知模式也隐藏在意识之下,自动发生作用。所以,那位同学在遇到问题时,大脑会自动跳过大前提和小前提,直接得出要帮助朋友的结论。

我满足了朋友的要求,我就会受欢迎吗?

恐怕并非如此,你帮室友打了十次开水后,室友会认为第十一次是理所应当的,并不会因此对你更有好感。

朋友考前叫你一起玩一夜游戏,你拒绝了,他也许会觉得你有自制力,自己感到惭愧,结果也不去玩了。你看,这样的结果不是更好吗?

此外,由经验发现,这样的人往往低自尊,不够自信,也缺乏成就。

其实,在“条件认知模式”之外,我们头脑中还存在着“无条件认知模式”,即“我是一个好人”“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等,这些基本认识是自我的一部分,很难受到质疑。

而无底线帮助朋友的人,往往有着这样的“无条件认知模式”,“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这种模式和童年的记忆有关,是伤痛的根源。

我们建立一种条件认知模式,就是在无条件认知模式前修筑一条堤坝,来获得自我认同。那位同学之所以如此渴望受欢迎,只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不够优秀的,所以需要通过迎合朋友的要求来获得自我认同,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他的童年确实不顺利。从小家庭条件不好,又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有点民族矛盾。于是,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辱,渐渐地,就形成了“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的无条件认知模式。

为了维护个人存在的价值感,就发展出了不合理的条件认知模式,无底线地牺牲自己帮助别人。

到这里,我们已经澄清了为何我们时常难以拒绝朋友提出的要求,因为有“个人准则”“条件认知模式”“无条件认知模式”这些东西,阻碍我们做出合理的判断。

当然,乐于助人确是一种美德,只是必须以我们充分的自我意识为前提。

俞敏洪给室友打了四年开水,后来创业时老同学都乐意回国帮忙,这就是帮助别人的回报啊

相关文章

  • 请你不要再牺牲自己来迎合朋友了

    一 大学有一同学,对朋友特好,只要是朋友的要求,基本有求必应,朋友们也都乐意有事找他帮忙。 我们这位乐于助人的好朋...

  • 请你住口

    请你住口,不要再用小聪明去迎合事故人情,因为人心本清,以诚待诚才是根基。 请你住口,不要再毫无依据的命令他...

  • 请你过好属于一个人的生活

    请你不要再自作多情了 请你也不要再来打扰我 请你过着属于一个人的生活 请你不要再续着所谓的话 请你不要再对我自行欺...

  • 请你不要再迷茫了

    看着身旁咬着吸管,一脸稚嫩和憧憬的室友,这些青春鲜活的面孔不知道为何忽然令我感到心慌。 在和她们讨论自己喜欢的生活...

  • 请你不要再骂我了

    我学车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很凶的教练。 几乎是每一天的课程中,我们都是在他的指责和呵斥中战战兢兢的度过。 “你是...

  • 请你不要再这样了

    都7点21分了,他在地上坐着补英语作业,饭还没吃呢,衣服也没穿好呢。昨晚和爸爸学完英语后,为啥不写呢?我记得你又在...

  • 不要再焦虑了,请你为自己负责

    当疲倦了当下的事物的时候,就抬头看一看远方吧。外面的天气真好。 当有了方向的时候,连心情都是明朗的。人生的每一分每...

  • 女人,请不要为迎合男人而牺牲自己!

    在爱情里,潜意识中大多数女人都是弱势一方,这种说法并无道理。为了维持脆弱的爱情和婚姻,她们只会不停的迎合对方,到头...

  • 关于爱情观

    女孩,请你坚持做自己,不要为了迎合谁而改变自己的原则,也不要因为拒绝谁而感到愧疚,更不要为了取悦谁而丢掉自尊,凡是...

  • 妈妈,请你不要再爱我了

    文:清泠之声 妈妈: 我亲爱的妈妈,我爱你,很爱很爱…… 正如你爱那我样,虽然我的爱很单薄,但是我不能没有你! 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你不要再牺牲自己来迎合朋友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hl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