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一些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及与身边宝妈朋友的一些交流让我对“孕傻”这个词突然有了一些感触。几天前开始码字,可反反复复写了几次思路依然是乱的。不得不停下来整理思路。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孕傻”吗?🤭 生孩子-当母亲。几乎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也成了女人的另一种快速蜕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进步,以及教育理念的日益先进。使得大家对于“育儿”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就我观察,身边宝妈们的状态,大致可分三种:第一种就是典型的职场妈妈。产假休满之后就会快速回归职场,不会与工作与社交脱离太久;第二种就是典型的全职妈妈,从孕期或是产假后就会正式辞职,全身心投入家庭,担负起照顾家庭和养育宝宝的职责;第三种可被称为“半全职宝妈”。所谓半全职,就是介于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之间。她们在经过休整之后,在花大部分精力照顾宝宝的同时,依旧还会挤出部分空余时间继续以前的工作。尽量在照顾家庭和宝宝的同时,也能不完全放弃工作和社交。

不管是处于哪一种状态的宝妈,其实大家共同的角色定位都是“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大家都经历过怀胎十月的辛苦,生产的艰辛,照顾婴儿期宝宝的疲惫与辛苦。所以“孕傻”对于女人来说,其实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一种属于阶段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导致的一种“状态”。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产假到期之后就正式辞职回归了家庭。暂时的放下了工作和社交。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宝宝的照顾中。日夜颠倒,小心翼翼。非常的辛苦。在体验小生命带来的奇妙和喜悦的同时。身体和心理上都很疲惫。而且照顾宝宝的工作非常具有“重复性”和“持续性”。每天要进行的都大同小异。时间一久,整个人有犹如一枚不停在转的“陀螺”的感觉。 这样的持续直到宝宝一岁半左右开始有了改变。那时受朋友之邀,经过深思熟虑,我果断的决定重拾已被放下一年之多的工作。我开始以“兼职”的形式回归了教学。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将宝宝暂时托付予老人,自己全身心重回教育辅导工作。但在刚开始回归课堂的前两三节课,我突然有了很不好的感受。我发现我突然不太会上课了。以前自己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教学语言和步骤开始凌乱了,自己过去可以“滔滔不绝”的言语也开始不再流利。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反应都开始迟钝了起来。这些种种确实给我自己带来了不小的恐慌。好在经过调整和坚持,之后的课堂逐渐回到了正轨,我的思路也开始越来越清晰,语言表达也日渐回归流利。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应该还是可以清晰代表咱们同阶段宝妈所经历的状态和感受的。因为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宝妈从工作-投入家庭再到重拾工作这些不同阶段生理和心理上所会经历的种种不同。 所以说我觉得,所谓“孕傻”,对于当了妈妈的女人来说,更准确的解释应该是属于一种“状态”。一种 因为经历了“十月怀胎”,生理激素水平,心理和体型等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生产期过后,由于自己身体未恢复还要日夜照顾宝宝而导致的疲惫。体型难复从前。也不再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外形。或是还要经历脱离工作和社交导致的经济上难以独立,内心容易孤独,产生空虚。由于脱离工作和社交太久,思维和语言能力也可能会随之退化等等。这一系列的经历和变化都会造成宝妈们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和从前有了很大的落差。加之,脱离工作和社交,反复重复的进行着持续,单一的宝宝照顾工作。对于思维和脑力的运用就会减少,。时间一久,自然就会出现一些“迟钝,后滞”的现象。

身边有很多因为回归家庭照顾宝宝而已经离开职场和社交圈太久的宝妈。有一位已回归家庭近十年的宝妈朋友最近跟我倾诉,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已大不如从前。很多事一会就能忘得一干二净。其实这也是思维,社交,语言被搁置太久导致的“后遗症”。有脑科学研究学者指出,人聪明与否,与脑部的“树突”多少有直接关联。而树突的多少则与大脑的使用频率有关。反复动脑,思考,脑部则会明显长出更多的树突。因此,要想避免“孕傻”的出现,就得不间断的保持大脑的使用频率,保持适当的社交和思考。这也就与“终身学习”的主题保持一致。不管是职场妈妈,全职妈妈还是半职场妈妈。经过休整之后,我们都应该保持好一种“灵活学习”的状态。不仅是为防止与社会脱节,也是为了做好孩子的榜样。 当然,宝妈们要达到家庭和事业兼顾的状态非常不容易。因为有太多的客观因素与现实牵绊。所以,还需要家人,特别是宝爸的全力支持。给予宝妈们多一份包容与理解,才能让宝妈们能够不出现或是脱离“孕傻”这个梗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