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和尚爸爸”道禄被警方以诈骗罪逮捕,涉案金额超千万:满嘴都是仁义

“和尚爸爸”道禄被警方以诈骗罪逮捕,涉案金额超千万:满嘴都是仁义

作者: 唱山歌的女孩 | 来源:发表于2025-07-01 12:58 被阅读0次

原创 公众号 摇落拾光

《菜根谭》修身篇里有一则:“扫甲涤尘,眉清语诚。”

说的是,脸上揭开十层假面,容貌才不令人憎恶;心中洗去数斗尘埃,谈吐才变得有意义。

《荀子·修身》中也有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在生活中,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可能会为了生活需要,戴上无伤自己与他人的面具。

但是,千万别因为面具戴久了,原本只想自我保护,最后成了虚伪之人。

若是内心隐藏着污秽和邪恶,表面上却做出一副善人的样子,那就更加令人憎恶了。

须知,真诚是人的天性中极大的优点。

“伪善只能骗过一时,难能骗过一世。‘’‘’

‘’

你看,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这样的人,正合了那句话:“满嘴都是仁义,心里全是生意。”

此人曾是身价千万的商人。

他三十多岁出家,10年间救助400多名孕妇,被500多个孩子唤作“爸爸”。

然而,2025年6月,这位“活菩萨”却被警方以诈骗罪逮捕,涉案金额超千万。

从“慈悲为怀”到“锒铛入狱”,许多人不禁感慨,这究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还是慈善光环下的复杂人性?  ‘’

1、从富商到“和尚爸爸”:是人设的完美包装吗?

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道禄和尚。

道禄,原名吴兵,曾是江苏南通一名年入百万的富商。

因婚姻失败和对商场的厌倦,他在2010年剃度出家,法号“道禄”。

2012年,他因救助一位堕胎后忏悔的女子,开始关注弃婴问题,并公开承诺:“但凡想堕胎的,我来救助。”

他建立“护生小居”,收留无家可归的孕妇,为她们提供待产、分娩和抚养服务。

在媒体的报道下,他迅速成为“慈善楷模”,甚至被冠以“和尚爸爸”、“在世活佛”的称号。

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短视频账号粉丝超百万,直播带货、募捐收入颇丰。‘’

‘’

2、光鲜背后的暗流:慈善还是生意?

然而,2025年6月,警方的一则通报撕开了道禄的“慈善外衣”——

他涉嫌诈骗,涉案金额超千万,善款大部分被用于个人挥霍,包括豪车、别墅、奢侈品消费。  

调查显示:  

善款去向成谜:85%的捐款并未用于救助儿童,而是流入道禄及其亲友的私人账户。 

团队运作:他的“慈善事业”背后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团队,包括前妻、女儿和现女友,共同参与资金运作。  

更讽刺的是,他曾在采访中声称:“带货所有收入均用于救助孩子。”

而实际上,这些钱成了他的“私人金库”。  ‘’

3、骗局为何能持续十多年?

这件事报道出来后,还是有人为道禄辩解,他们认为道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也救助了人。

我们无法确定道禄原本的意图,也许他确实出于善念,却在金钱于利益面前迷失了自己。

也许,这“善者”原本就打算将“善”作为一门生意。

初心不可究,但他能成功让自己和家人一起,借着“善”的名义敛财挥霍,可见他是很有点“商业运营”的天赋的。

精准利用社会痛点:

未婚妈妈、弃婴的问题长期存在,没有最理想的解决方式。

道禄的“护生小居”填补了这一空白,让公众忽略其合法性。

情感营销:

通过短视频、直播塑造“慈悲”形象,让捐款者沉浸在“拯救生命”的感动中,无暇质疑。  

监管漏洞:

他成立的“莲花慈善社”,未取得公开募捐资质,却长期通过私人账户收款,逃避审计。‘’

4、慈善的边界:善意如何不被利用?

道禄的崩塌,不仅是一个人的堕落,更是对民间慈善信任体系的重创。

它提醒我们:

警惕“人设慈善”,真正的善行不需要流量镀金,更不该依赖个人光环。 

善款必须透明,捐赠前了解资金流向。  

救助需完善,当有了更健全的救助、监管体系,才能减少人设骗局的存在。

慈善本应是纯净的,但当它与利益纠缠,便成了最精致的骗局。

“人皆好名,诈善门开”。

去做一个真正的善人,而非为了追名逐利。

尤其在这个时代,传播速度快、广,一个“伪善”的名人效应,会伤害到多少人——

不仅仅是那些接受帮助的弱者,还有那些真正心怀善念,并真诚做出善意之举的人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尚爸爸”道禄被警方以诈骗罪逮捕,涉案金额超千万:满嘴都是仁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zig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