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震拒金

杨震拒金

作者: 望风侠 | 来源:发表于2019-11-23 22:14 被阅读0次

杨震拒金的故事,在«资治通鉴»里有所记载。前些日子,读资治通鉴时,才第一次较为详细地了解到是怎么一回事。

另外,让我们最为熟悉的日常用语,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概也从此处而来。当然杨震拒金的故事,是塑造清廉公正,不谋私利最真实,最令人敬佩的典型形象。

东汉时,杨震(曾)推举秀才王密,在他往郡中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愧疚地出门走了。

看看当今的社会风气,无论是在行政还是企业,送礼之风依然盛行。

礼尚往来,礼仪之邦,重礼重义。好象貌似中国古代先辈们留给我们后代的,较为重要的文化传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些古代传统的陋习的确需要改变与摒弃。

在官居要职,拥有实权的单位与部门,更要严格律己,树立廉洁奉公,勤励图治的形象与作风。

然而,事实上却大相径庭。有些人在单位上拥有一点小权利,便把谋私的境界用到极致。同事、手下在逢年过节时,都向上级领导“纳贡”,以求得与领导保持较近的距离,目的就是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被“穿小鞋”、“印象人”。

有些领导,收礼好象也学会了一些技巧。如在传统节日之前,便不在家,或在家也不出来,装着不在家的样子。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让自己的家属在家“耐心等候”送礼者的上门。

更为可笑的是,一些领导在会议场合上,还一本正经地鼓吹着,要一身正气,廉洁自律等等一系列冠冕唐皇,虚伪的话。

有些领导家属收到属下的礼之后,还说声谢谢。这让送礼者心中还有些许的慰籍之感。

有些领导家属,什么也不说。觉得应该给他们送。送礼者走时,也不说声客套的话。

有经验的收礼者家属,则用眼睛的余光一撇,便知道“礼”的轻重。根据礼的大小来应和送礼人的态度。

相关文章

  • 杨震拒金

    杨震拒金的故事,在«资治通鉴»里有所记载。前些日子,读资治通鉴时,才第一次较为详细地了解到是怎么一回事。 另外,让...

  • 杨震拒金

    杨震,人称“关西孔子”,可见是一个饱学之士,精通《尚书》,但正是这样一个人在50岁之前,只是在学术界有...

  • 2021-01-29

    《故事里的人生》118 “杨震拒金”与“吴隐之卖狗嫁女” ...

  • 初二课外文言文整理10

    《杨震拒金》 (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故,谒,怀,遗) 以前推举荆州秀才王密...

  • 杨震传

    杨震 作者/杨子俊 千古名臣杨伯起, 清白为官世人知。 疾恶如仇除乱纪, 拒金四知政廉明。 一一2021年2...

  • 观杨震廉政纪念馆

    观杨震廉政纪念馆 高文汇 四知拒金垂青史, 清风正气荡回肠。 四世三公传佳话, 千秋人镜美名扬。

  • 四知拒金 要言妙道

    四知拒金讲的是一个清廉官吏的故事 相传东汉时期的杨震曾经做过荆州的刺史,后来调任为东莱的太守,在去东莱路上,经过昌...

  • 《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勤三上,惜寸阴,茂树对平林。卞和三献宝,杨震四拒金。青...

  • 杨震暮夜却金

    有人曾说“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杨震暮夜...

  • 《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五十

    五十、杨震却金 东汉时,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震,年幼丧父,虽家境贫寒,但发奋学习,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研读《尚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震拒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dk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