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我更喜欢管它叫“写点东西”,小学的时候我喜欢抄作文书上比较有趣的句子还有很多成语,从初一开始,就学着写日记了,但是后来我并没有坚持到天天记,只是觉得有什么难忘的或者重要的事需要记一下的,才会动笔,那时候写的东西,有些语言被老师称之为“流水账”。
上高中后,开始写身边的人和事,有时候还会有心里的想法,以及不愿和别人分享的心情。高中写到毕业的时候,因为学业的关系,心情不大好,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很悲观,看着不顺眼便不再写了。
大学认识了新朋友,也有了多余的时间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有时候有些想法也想赶快记下来,便重新拿起笔写起来,那时候比较流行在QQ空间写日志,大部分的文字都存在了个人空间里,本子上反倒是日记写的多,文学知识和学习笔记也写了不少,就是记性不好,写完就忘了。
我曾以为“写点东西”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哪怕是刚参加工作我也一直在随便写写,等到结了婚,有了宝宝,光荣的成长为一名“老母亲”后,我所有写东西的时间,写东西的灵感,都通通不见了。
近五年的时间里我脑子里总会有个声音:“写点东西”吧,写点你想着的,你经历过的。我也曾拿起笔坐在桌前写下一句话,后面的怎么都没有办法进行,我知道我静不下心来。那五年,我的日记本再没有翻开过,即便我知道我想把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工作都用笔记一下,可是悲哀的事情就是我写不出东西来。
直到18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有关互联网+教育的网络培训,简称互加计划,在那次培训过程中,我在网络上遇到了很多比我小,比我工作时间短的同行,也有比我年长,资历比我深的老同志,我们每天都要写培训心得,和简书的日更一样,最少一百字。
每天看着那些小朋友和前辈们游刃有余的用长长的文字写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的时候,我都会为自己编那费劲的一百个字感到羞愧,同时也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有很多东西不会,我都没有想过要去学些什么,我被这样的自己吓到了。
从那时起,从一百个字开始,我慢慢拾起了自己丢掉许久的笔,从那次培训的打卡开始写起,到后来的课后反思我已经能写出几百字或者上千字。认识简书也是从那次的培训开始,培训的老师们鼓励我们把自己的反思写在简书里,一开始是为了完成任务,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从来没想过有没有人看,也没有想过有没有人点赞,写这些文字也是为了让自己看看一个阶段后有没有进步,有没有什么变化。
在简书里写一写,顺便读一读其他人的文字,便知道下一步自己应该要做些什么,多读点书,记点笔记,多思考一下还是有必要的。我一向不喜欢给自己制定什么太大的目标,怕有压力,怕完成不了对自己失望,但是,“写点东西”还是能坚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