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后,有两个结果:康复,或者死亡。康复的结果也有两个:基本恢复原状,或者基本不能恢复原状,功能性永久损伤。我,此刻就正走在康复的路上。
朋友找到权威的医生,从医嘱,做了磁共振,结果显示是“左侧腓肠肌内侧头挫伤并周围肌间隙积液”,没有出现断裂的字眼。利好。
这个结果令我的心理压力减轻许多。丧失部分运动能力或者宣判不能跑步,这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从小有运动天赋的人。小时候属于体格弱小类,初中因看电影《少林寺》,迷恋武术,一段时间自学少林金刚硬气功,差点走火入魔。化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我在下面气沉丹田,然后就失出知觉硬生生的倒在地板上。硬气功的手抄本,被老师没收后,开始弃武从文,从而一举考上高中。
小学时就在家乡小河狗刨,高中开始间歇性晨跑,每次约1-3公里,大学也在操场上跑过,依稀记得每次4圈,约1.6公里,那时候不懂热身和拉伸,不系统,不专业。直到2014年开始10公里跑,然后马拉松,自行车,游泳,铁三,越野跑。再没间断过。长跑很符合我的个性,隐忍,坚韧不拔。成绩普通,妥妥的大众跑者一枚。
12年来,除了骑车摔伤,跑步基本没有大伤过。我天生外八,跑姿难看,自己总结了一套不科学的热身和拉伸动作。在热身中受如此大的伤害,始料不及,又无可奈何。
康复之路漫漫,各种低谷期堆挤在一起,让人觉得身心疲惫。心理疲惫自然会冲击身体疲惫,漫长的积压会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身体的薄弱处井喷,伤病让你痛苦不堪,又让你停下来修整。
特别害怕去医院,排队,打针,手术,所有的病人会构成一个气场,让你觉得自己是坏了零件的机器,元气大伤,需要各种修补和调理。又觉得同健康的同伴比起来,属于弱势群体,从而感慨健康时的奢侈,进一步加深对康复后的憧憬。
跑步是个诚实的运动,只要你努力了,你的成绩就会同努力的质量和数量一样直接呈现。与社会工作不一样,有时你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出现的结果。甚至,越努力,越犯错,越犯错,越被淘汰。那些很少干活的躺平者,就坐在那里,看着你越来越远去的身影,相当的傲娇。
康复之路是艰难之路,健康时,总喜欢做跑步的心理建设,康复时,却后悔有时间没有跑步,对丢失的时间追悔莫及。
其实,人最好出成果的时候,还是身心健康的时候,在各种艰难险阻的境地,不合适交出满意的工作答卷。康复的最大好处,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曾经健康的时光,并,在未来去拥抱总会到来的健康之旅。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