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京杭运河的源头。自古以来就是漕运码头,南粮北运都是在此地下船,全境一马平川,水系发达,有京东渔米之乡的美称。有一幅千古名联可以重现当年的盛景: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作为粮仓的北通州,现在的许多地名还有当年遗留的痕迹。比如中仓,后南仓,东大营……
前些年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天下粮仓》,演绎的就是通州粮仓的故事。
粮食、货物的集散地,意味着更多的商机。这样一个埠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通州儿女。
郭家老大开始拉脚,见天儿的在外面跑,有时候为了多揽点儿活儿,晚了留住在北关的大车店,类似于今天的司机之家,汽车旅馆。
一条大通铺,十几个车把式光着膀子,睡在一个炕上。条件差是差了点,但好歹有个容身的地方不是,关键是便宜,省个三五个铜子儿,就够家里的油盐钱了。
洗澡是件很奢侈的事儿,热天儿还好,院子里有井,打桶凉水胡撸胡撸,顺带着给牲口饮水,冷天儿,年轻也扛不住,就非得进澡堂子不可了。
一大池子热水,一群大老爷们儿,赤条条的坦诚相对,搓澡的,送茶水的,热闹非凡。那时候的澡堂子和茶馆儿酒楼有的比,都是北京城重要的社交场所。
日子流水儿般的过着,转眼老大已经19,老二16,连当年怀里抱着吃奶的老三也7.8岁儿,该读书认字儿了。
这期间发生卢沟桥事变,小日本儿打到家门口儿, 郭张氏不懂国家大事儿,却知道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这样的道理。兵荒马乱的年月,更得小心谨慎,关起门儿过日子,免遭无妄之灾。
家里这两年积攒下几十块银元,加上几件陪嫁的首饰,装进一个陶罐,还有一对儿玉花瓶儿,院子里挖个坑,埋起来了。
托了人,找城里皮匠铺子,送老二去学徒,没工钱不要紧,主要是不能闲着,得有谋生的本事。老三进了洋学堂,多读点书,也许比两个哥哥更有出息。
安排完这些,看着已经出落得高挑漂亮的儿媳妇儿~淑珍,郭张氏盘算,该给儿子圆房了~
(未完待续)
——鱼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