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房地产。
观点1:无论何时何地,房地产是一个财富仓储,房子是普通人财富保值的必备品。
观点2:长期来看,房地产(中国)的整体价格将会稳中有升,趋于平稳,不做空,不看空。
观点3:购房时,位置尽量选择学区房和靠近三甲医院、党政机关区域的房子。
观点4:熟悉并利用大众买涨不买跌心理,可做投资,可做出租。
好,下面来分别说一说。在说之前,我郑重推荐水库论坛欧神关于房地产系列文章(点击这里),不看是你的损失,很大很大的损失。
观点1:无论何时何地,房地产是一个财富仓储,房子是普通人财富保值的必备品。
房子从使用的角度看,其属性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居住出租到买卖交易,从商品过渡到投资品,甚至投机品,相比较其它标的,其价格上涨幅惊人,其收益率更是惊人。
人口红利和市场经济使得房地产高速发展,早早进入的人们无不坐享其成,中国20年左右的房地产市场,吸收并沉淀下了大量资金,盘活并拉动了基础建设,促进了信贷增长,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资本都是逐利的,当大量的资本在市场上窜来窜去,无利可图无处可去的时候,就会向外流窜,寻找高回报率的标的。如果大量资本外流,势必会对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抛压,汇率上升货币贬值,不利于本国货币币值稳定,并使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等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加之我国长期的高存款率,使得央行有信心有能力投放大量信贷,刺激并促进经济增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的去杠杆,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而房地产整体价格的上涨,是老百姓是各大投资机构以及国家想看到的,房价的逐步上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资本,沉淀更多的资金,形成一个大的聚宝盆,并成文整个国民的财富仓储。同时由于比较复杂的交易手续,卖出意愿并不是很强烈(除过多套房投资套现的),基本上大部分购房者,买入后就基本上没有再次交易过,抛售现象基本上没有出现过。
无论是持房待涨,还是居住,商品房变成了房产,成了老百姓最大的价值储存手段,是名副其实的价值仓储(至于是不是负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信,回想一下自己买的最贵的商品是什么,不就是房子嘛。
观点2:长期来看,房地产(中国)的整体价格将会稳中有升,趋于平稳,不做空,不看空。
为什么这么说?
其一,从2000年至今,将近20年的房地产大牛市中,除过2008年因为次贷危机,房价略有下降外,其它年份都是在上涨中度过的。
其二,国家在宏观调控房地产供需矛盾,从宏观上使得房子价格稳中有升,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居民买入,有利于保持经济形势整体平稳。如果出现下跌,熟悉大众买涨不买跌心理的人都知道,此时老百姓和投机者观望情绪浓厚,买入意愿不强,如果跌幅扩大,那么势必会带来信贷违约,重蹈2008年次贷危机的覆辙,经济增长势必受挫。
其三,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国家是确保不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那么缩减供给,持续信贷,稳定增长,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在温和的去杠杆和通胀中,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目标(可以把这个目标放在10-20年后),并实现对底层人民温和的剪羊毛(现实就是如此,没办法,老百姓是最苦最累的)。
未来很长时期内,一二线城市房价会温和上涨,但需要的警惕的是人口净留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比如鹤岗),大城市的虹吸效用会进一步加剧,因此无论是购房置业还是工作就业,选择哪个城市一定要慎重考虑。
观点3:购房时,位置尽量选择学区房和靠近三甲医院、党政机关区域的房子。
这个是老生长谈的话题了。
选择学区房,解决孩子的上学(培训)问题。
选择三甲医院和党政机关附近,是解决老人的看病和安全问题。
同时这些位置其超市、菜市场等配套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房子的升值潜力相对来说比较大,房子也不愁卖不出去租不出去。
个人因为小孩上学、老人看病,对此深有感触。
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问题解决了,基本上90%以上的问题就消失了。我们即使上班稍微远一点,都是可以没问题的。
购房时,安全便利是必须考虑的,比如,地铁口附近的房子,便于出行和上班,三甲医院附近,便于老人就医和急救,党政机关附近,安保和巡逻较多,安全性较好等等。
观点4:熟悉并利用大众买涨不买跌心理,可做投资,可做出租。
这个上面基本上都说过了。比如(如果仅有一套房)可以把自己目前的住房租出去,租一套学校或党政机关附近的房子,便利自己的生活,即使租金稍微高点,但相比自己浪费的精力和各种开支,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无论上面的事实和观点多么靠谱,都是有一定前提存在的,请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