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同学是个体育爱好者,他不仅爱好运动,还非常有天赋,无论玩什么都有模有样,跑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样样都能拿得出手。可是他儿子跟他长得一样瘦瘦高高的,却对体育一窍不通,内向又社恐,就喜欢宅在家里看书,这可把我的同学给急坏了,很多次跟我提起来怎么样才能让儿子爱玩呢?怎么儿子就没有遗传他的运动天赋呢?
这件事大家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熟?很多家长都在焦虑,为什么我家孩子就知道天天往外跑、就知道玩,怎么就不能老老实实在家看看书、写写作业呢?这样想法的家长应该占了更大的比重吧,还有很多家长会觉得,我让孩子做什么他偏不干,非要做我不让他做的事情。
孩子总是跟家长想象的不一样,这很正常,一开始家长都接受不了孩子不能在自己的思路上发展,硬要去拉扯拖拽,渐渐地会发现怎么也拽不过来,就会放弃这种想法,只能安慰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就像每个小孩刚出生的时候,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一看就肯定不一般,慢慢地就会接受孩子的各方面都很普通,甚至是孩子的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也有些孩子硬是被家长拖拽到自己想要的道路上来,家长是满意了,但是孩子却不见得过得顺意,这样的家长一般都很强势,特别强势的家长往往培养出懦弱、没主意的孩子,他们虽然不满意自己的生活,但是却不敢反抗,不敢违背家长的意思,从而一直活在将就甚至是压抑当中。就像很多家长自己有个舞蹈梦或者钢琴梦、围棋梦,因为自己心里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事情,甚至是必须要做的事,所以就逼着孩子去学,如果孩子也喜欢,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孩子不喜欢,两人就会形成对立之势,最后如果家长胜利,孩子就会一直处于被控制的状态,很难解脱出来。
大部分时候家长和孩子的冲突在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例如,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该玩的时候可以放肆地去玩,但是在学习的时候也要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去学,这当然也是我一直所提倡的。但是孩子不是一部机器,可以任意由家长来调控,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只能两头占一头,要么活泼开朗、爱玩爱闹、不喜安静,不爱学习,要么喜欢宅在家里、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写作业、做手工,却不爱出门、不喜运动。
家长可能劝说、教育和引导孩子,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的时候好好学,但是无论是安静还是活泼,家长都要接受孩子的这个特点,可以使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不要使用过于强迫的方式和态度,那样会让孩子更加排斥。即使最后家长的劝说没有成功,也不要对孩子抱怨或者对自己失望,因为每个孩子最终都会成为他们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