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庚子年腊月十五,是我们村的赶集的日子——我们村是逢五会的。但是因为疫情原因,村里的大喇叭大早上就向村民们发表了上级的意见——不能赶集。
但是,这一切真的如“大喇叭”所言,老百姓真的会放弃这年前的倒数第二个会?
要记得,当时(上一个会)村委会大力阻拦,喇叭齐喊——大家配合,不要赶集。
确实是有所改变 ,只不过是队形从“一”字变成了“2”字。那人流量却突然暴涨。
当我赶到现场,看见了一辆蓝白警车,正在奋力鸣笛,试图用着声音能够将这些摊主们和这些顾客们震慑住。
收效“颇丰”!撕裂的警笛声如一声声“加快剂”。会场变得更加热闹了。我爸感叹道:这!才是赶会的感觉吗?以前的那么松快,不像!不像!
摊贩们更加卖力,赶集的人愈发的拥挤。——适得其反喽!
最后,警车“灰溜溜”地走了,村委的人悄无声息地撤了。会,还在热闹着!
今天,是否真的能够成功呢?
村委会根据地势,因地制宜,做好了拦截方案。
首先,喇叭号召村民拒绝买东西——没有买卖就没有赶集;其次,将汽车停在岔路口——阻挡摊贩进入;最后,派遣人员路口驻守——防止不自觉者摆摊、买东西。
万事俱备,只待成效显露。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如何破解呢?
首先,摊贩们有着“此路不通,换条路走”这样高等的觉悟,于是都多走几步路,摆到了村口;其次,村民“翘首以盼”,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漏网之鱼”,好能去光临一番;最后,摊贩联系“同伙”,告知路线图,方面进入“地方”展开“战斗”,要知道——人多力量大,到时候主控权就可能发生变化。
于是乎,赶集正式开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我想除了中国式马路,中国应该还有中国式赶集。
也许,赶集和疫情相比,疫情是重要的。
但是,在疫情未来临时,在看不到伤害时,赶集是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