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在小说中就是不把意思完全说明白,适可而止,留给读者自己发挥的空间。有一种回味的感觉,让文章蕴含更加丰富。
在诗歌里面,暗示是很多的,很多都是通过描述景色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暗示具有以下的几种类型。
1、时间暗示
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个就是时间暗示。文学作品中少不了时间的交代,很多是根据特定的景物和生活经验来暗示。
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里暗示的时间是暮春。从正在阅读的《八月之光》里面找一个。
太阳偏西了,再过一小时就会触到地平线,那时夏日的夜幕就会迅速降临。一条小路从大路边拐了出去,那儿比大路更安静。阿姆斯特德说:“到啦。”
这是小说开头莉娜去杰弗生镇去找跑掉的情人伯奇的路上的经历。这里用特定的在大家经验范围之内的景色描述来暗示时间。
2、环境暗示
环境的暗示就是人物活动空间的暗示,包括自然环境点的暗示和社会环境的暗示。下面是八月之光的一小段。
他像只猫一样无声无息地停下来,在刚才亮过灯光的窗户下站了一会儿。当他走动时脚边草丛里的蟋蟀止住鸣叫,在他周围形成一个静寂的小岛,这小岛像是各种细小的鸣叫声掷下的淡黄色的影团,随着他警觉地骤然举步和驻足而不断移动,声音忽始忽停。楼背后伸出来一个耳房。
这个是第一次他走进乔安娜的房子的环境的描述。还有:
整个漫长的下午,人们聚集在广场上,拥在监狱外面——店员、懒汉、穿工装的乡下人。城里到处都在议论纷纷,此起彼伏,像一阵风吹拂,像一场火蔓延,直到日斜影长天色暗淡,乡下人才开始赶着马车或开着沾满尘土的汽车离开,城里人才开始回家吃晚饭。
这一段对小镇的描写,也是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大转折的年代,从农业社会越入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的风貌,马车和汽车并存。可以算是社会背景暗示。
3、心理暗示
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来暗示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心理暗示的方法很多,有通过周围环境、行为动作、内心活动描写来暗示人物的情感与体验。这一节和前面一篇关于心理描述的文字是一个问题。
当然,心理描写也有心理分析方式的,梦境展示的、抒情独白的,但是偏明显直白的描写。另外还有一种通过行动、神态、环境衬托等形式比较含蓄,归于心理暗示。
从《八月之光》小说里面找找。
他这样做可激怒了乡亲们。一个杀人犯,竟然穿得周周正正,大摇大摆地在街上逛,活像没人敢碰他似的,而他本来该躲躲藏藏,钻树林子,爬沼泽地,浑身是泥,东奔西跑。他像是压根儿不知道自己是个杀人犯,更不明白自己是个黑鬼。
这个是第十五章,克里斯默斯杀死了乔安娜,并且放火之后,潜逃到隔壁魔兹镇,修好面,理了发,买了新衬衣和领带穿上,在大白天的逛街。这段文字即暗示了当时社会歧视现状,也暗示了小镇本地居民的内心活动。
引用别人写的一段分析,可以感受到这段文字和前面乔安娜被他杀死的情节是浑然一体的。
杀死乔安娜也是乔维护“自我”的体现。乔安娜表面上是帮助黑人的白人。但她不是真正地帮助黑人争取平等,而是带着赎罪的态度去帮助黑人。她把乔当黑人看待,她想要改变乔,要他承认自己是黑人,并安排乔上黑人学校。
乔想确定自己的黑人或白人身份,如前所述,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想证明自己不是黑人。所以,乔不堪忍受乔安娜既定的安排,反叛的个性使他杀死了乔安娜。正是乔竭力维护“克里斯默斯是白人”的理想导致乔安娜的死,充分证明了乔是一个追求自我、不听从于命运的悲剧人物。
现在回顾一下前面的心理暗示,可以整体感受到故事人物的悲剧心理。
4、人名暗示
有些作品的人物名字寓意深远。
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可以说是暗示用法到极致。
《八月之光》这篇小说里面的人物克里斯默斯,英文是Christmas,记下了他在圣诞之夜被抛弃在孤儿院门外的遭遇。














网友评论